【隨緣家書大長篇】 李龍基嫂的「優才」申請,為甚麼沒有due diligence?(四) (Patreon)
Content
在舊香港,要是李龍基夫人王女士行使虛假文書,是不可能到了現在鬧到滿城風雨,成為新聞人物好幾個月,才「忽然」被發現的。正常而言,任何政府部門都有 due diligence,任何正常公司聘請入職人士的時候也有,這是非常 standard 的程序,例如提交大學證書,就一定會經過審核過程。
這方面,可以用台灣的程序做一個對比。
我們經常覺得台灣的due diligence 程序極度官僚,但起碼非常嚴謹。例如我被台灣的大學聘請前,需要核實我大學各個學位的證書,而每一張證書的核實,都需要台灣官方代表承認的公證人簽名蓋章。公證人會向有關大學直接溝通之餘,政府還要官方認可的中文翻譯本。好些老牌大學(例如耶魯大學)的證書,都是用拉丁文頒發的,這時候,就需要拉丁文的翻譯。有時候,有前輩做一些簡單的顧問工作,也要被鉅細無遺的核實陳年證書;而為了找出可能是60年前讀書時那位簽證書的教務長的名字,往往需要到當地大學的圖書館「考古」。
這些寫出來,當然像是笑話,但起碼確保能夠偽造文書的機會接近零。
為甚麼「新香港」入境處現在沒有做 due diligence?可能是一直採用「honor system」防君子,現在才知道要認真把關;也可能是採取了「假定一切真實、直到出現舉報」的方針,去加快「交數」速度。但這樣做是充滿問題的:首先,就算是最優秀的專才,交文件也必然出現大量錯漏,一來越是重要的人越多文件要填,二來填form從來都有很多模棱兩可的技術字眼,總之出錯本來很平常。問題是怎樣分辨無心之失,和王女士那種連證書也疑似偽造了很多份(卻又要串錯字)的疑似存心詐騙。
在台灣,申請任何東西,補件十次八次分屬等閒,正是因為很多錯漏都是無心之失,過程中發現了就可以改正,不會是罪行,總之中間有很多溝通過程,不會到了最後才出事。但在「新香港」,既然根本無人把關,自然會出現很多很誇張的騙案;只要王女士安於在家中侍奉基哥,本來誰會知道?
當入境處既沒有due diligence,又沒有協助申請人了解表格的細節,同時沒有委託公正人作為獨立第三方核實,自然向「市場」傳遞了「正面訊息」:「新香港」真的很需要「人才」啊。但真正的人才看見這樣的制度,又怎會願意來?
我們討厭甚麼都是政治。奈何正是這樣的政治制度,才會出現「提款機嫂之亂」。當李龍基公開表示愛閱讀屈小姐的文章,而又搭了這樣一個雞棚,讓「提款機嫂」招搖過市,你會發現,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花生,而且更大的還陸續有來。
▶️ 王逸戰:我係香港人:新移民青年到香港本土派之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G7og86bhX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