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一位網友早前來信,說看過我這個欄目的分享,想起自己家中有一張舊香港藏品,解釋了自己不希望把它留下的原因,問我有沒有興趣接收。然後他寄來一份包裹,赫然發現入面除了有該份藏品,還有不少這位網友收藏的舊香港雜誌和首日封。

我堅持要付費,他堅持不接受,最後唯有以物易物,我送上了一套自家產品結緣。

這類生活小事,每每令我很感動。

坦白說,這些物件不會很值錢,但他妥善收藏了幾十年,明顯承載了一份對舊香港的濃情。他現在希望斷捨離,除了因為離開了香港、年紀漸大、土地問題之類,自然也有某種心結在內。

至於他不送給二手書店、或捐給圖書館,而送給素未謀面的我,相信一方面是通過這些年的文字,知道我們有共同的關懷;另一方面也是相信我會傳承下去,保證不會讓下一代丟棄。這一份無言的承諾,我倒有自信,甚至可能比圖書館保存得更得其所哉。

作為接收方,作為有互信的舊香港人,我自然也不會假定對方有其他目的。我只希望認識他的本尊,隨便喝杯咖啡,儘管我不喜歡交際應酬;然而正因為我不喜歡交際應酬,所以明就明。

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互信,本來才是舊香港最迷人、最可愛之處。這個政權現在要打破的,正正是這種社會樞紐,要所有人變得像牆內的常態,不信任任何人,令感情變得麻木。

在此再次感謝這位網友。好人一生平安。🙏

▶️ 我的私人博物館,幾時可以開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SdP8rk438k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