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年份:1992年
來源:寶麗金唱片公司

談及這張香港六十年代英文經典歌曲的《六十年代逍遙歌集》,有不少我們熟悉的名字,原來都是年輕時唱英文歌出身。聽過這些演繹,就會發現對某些人而言,確是唱英文歌比唱廣東歌適合;但究竟誰可以歸入這類別,相信這可以是一個有趣的研究題材。

有一些例子很明顯,例如有葡萄牙血統的 Joe Junior,本來應該英文就比中文流利。他唱英文情歌很有味道,換成廣東話就很怪(其實他近年演出廣東話趣劇都有點odd)。另一些藝人的中文雖然很native,例如泰迪羅賓,但也是唱英文歌才有味道,例如他的名曲《Lies》。換了唱廣東歌,例如《這是愛》,起碼於我而言,怎麼都不太自然。

更明顯的例子是鍾鎮濤(先不談政治立場)。記得長輩常常說,在溫拿時代,鍾鎮濤比譚詠麟當紅得多。只要聽過、看過剛出道時的溫拿演出錄影,由於都是唱英文歌,就會明白所言非虛:鍾鎮濤的聲線唱英文歌很自然、有魅力,換了廣東話歌詞,不知為甚麼,就有點格格不入。例如他的首本名曲《讓一切隨風》,也有同樣是他主唱的英文版《Part of the Game》,後者能夠呈現出一種淡淡然的無奈感覺,比起中文版的故作激昂,就來得有韻味得多。

後來才知道鍾鎮濤是富家子弟出身,溫拿其實可以算是他出資成立捧紅自己的平台;到了獨立發展後完全落後於譚詠麟,相信是他沒有想過的變數。

這堆案例之中,有一個很有趣的特例:許冠傑。其實許冠傑、許冠英兄弟的聲線,也是明顯更適合唱英文歌,而許冠傑一出道時,身旁有一隊「蓮花樂隊」(The Lotus),自己以港大高材生身份唱英文流行曲,立刻擊敗一眾band仔,也蓋過當時活躍香港的外籍歌手(例如Anders Nelson)。然而他改唱廣東歌之後,走紅程度還要更上一層樓,雅俗共賞,最終成為香港的殿堂級「歌神」至今。究竟有多少是因為實力、多少是因為整個package,在當時社會的英->中轉折期具備了天時地利,今天的後人,就實在難以說清了。

▶️ 亞洲音樂教父鮑比達: 菲律賓上海音樂世家後人,如何孕育東西文化交融的廣東歌經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JAHYlStgz0

Files

Comments

思前想後

會唔會關廣東話本身個語調較為平坦, 每隻字既發音亦都係好獨立咁講出黎, 反而英文咁, 字與字既頭尾音會互相影響, 變成字與字既過渡聽起上黎會順滑好多

Anonymous

許冠傑與關正傑於1982年有過對談,講起當時廣東歌越來越流行事,許冠傑話渠出道時人大多聽英文歌,到現時(指82年)各種樂隊越多,但係轉為唱廣東歌為主。對談錄音見於Youtube:https://youtu.be/ThqTuvXKZFU?si=lDrYKNr-ph6-aU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