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美斯隨行的國際邁亞密友誼賽,在東京那場的入座率只有42%,入場人數是28614/68000人,而日本那場的最貴票價是大約2300港元,不及香港最貴票價的一半。日本人認為自己的J-League聯賽水平比美職聯更高,不認為國際邁亞密有特別號召力,就算美斯落場也沒有甚麼特別,畢竟自己的神戶勝利船本來就有美斯的巴塞羅那隊友恩尼斯達當正式隊員。比賽完了,就是完了,沒有市長握手,沒有文宣訓話,就像普普通通吃了餐飯,然後さようなら。

然而對這種江湖賣藝的表演賽,「新香港」各界給予的重視,卻完全 disproportional,就算沒有之後發生的事、無論美斯是否上場,這本身就很值得思考。

「美斯之亂」之後,老牌歌手 Rod Stewart 宣佈取消包括香港在內的數站亞洲行程,原因是「不可預知的理由」,但香港官方中文解釋就刪除了這一句。另一位原訂要來的老牌歌手 Tom Jones 則發聲明,表示會如期訪港演出。Rod Stewart 今年79歲,Tom Jones 今年83歲,這類老牌歌手一向都習慣在有消費力的老歌迷聚居地巡迴演出,例如拉斯維加斯。隨然他們德高望重,能掀動集體回憶,但坦白說,很少被所在政府宣傳為「城中盛事」的重頭戲。

至於當打國際歌手到亞洲大城市演出亦很平常,例如幾日前 Ed Sheeran 就在高雄,兩個多月前在高雄我也入場看過 Coldplay,美斯在東京當晚就有 Taylor Swift,然後 Taylor Swift 3月會到新加坡,而上個月 Mariah Carey 就在杜拜演出。

記得從前香港宣傳自己是「亞洲國際都會」的時候,城市地理學者就曾提出質疑,因為「國際都會」有其客觀基準,包括有多少文化設施、表演場館等等,而這不但是量化的指標,同時也反映觀眾qualitative的水平。一個地方有定期體育比賽都可以座無虛席,當地市民有基本觀賞賽事的習慣,那比偶爾有一兩個巨星來演出爆滿、吸引其實是來打卡的達官貴人,更符合「國際都會」的規範。而一個真正的國際都會,通常不同種類的演出由歌劇到爵士樂都可以有類似叫座力,本地演出也不會甚麼都要審查,或在last minute 因為莫名其妙的政治原因被煞停。

這幾年我在台灣,觀賞了大量文化節目,不少演出者都是來自世界各國的頂尖artists,由馬友友到烏克蘭芭蕾舞團,論質論量,相信都勝過這幾年的「新香港」。而台灣長期需要爭取國際關注,論政治需要,只會比「新香港」更需要大外宣。但我沒有到過任何一場,現場有台灣政府的官方色彩 hijack,台灣政府也沒有刻意宣傳自己是「盛事之都」,畢竟要來的自然就會來。就像我在 Coldplay 演唱會當晚碰到不少專門過來的香港人,台灣政府絕對沒有宣傳過半句。

香港有七百多萬人口,而且四週都有不少有消費力的腹地,自身人口的平均收入又依然很高,有高消費力的演出十分正常,這本來就是市場供求關係可以定奪。當看見「新香港」政府煞有介事地將這些拿來宣傳,反而令人發現原來一切都是濫竽充數,那種打腫臉充胖子的感覺,只會適得其反。這就像一些曾經輝煌的夜總會,無論怎樣再催谷,人家看到的,就是歲月不饒人。如果要靠自欺欺人的宣傳,北韓也會有南韓女團和NBA前明星洛文演出,金正恩也會對內宣傳說平壤是國際盛事之都。但東京、首爾、台北、新加坡、杜拜、曼谷,現在還會在乎嗎?

▶️ 回應小粉紅「收錢就要做嘢論」:「新香港」政府要美斯成為漂白政治公關,究竟有無另外俾錢?壓價幾多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uBadH_Mjq4

Files

Comments

MW

話時話,Rod Stewart 年輕時形象反叛壞男孩,若他'初心不變',隨時踩上'玉華'地雷。教授不妨訪問一下你位親戚Deborah Moore, 她當年選美獲奖,頒獎给她的嘉賓正是Rod Stewart, 也 因這頒獎,當年就引發了小小辱華之說,若同樣事情今天在香港發生,上綱至外交層面,一點也不奇怪。

Geog

講畀老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