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年份:1999年、2004年
來源:宇宙光出版社

談及梁燕城博士的作品,除了昨天介紹過的《哲客俠情》,家中其實還有珍藏。這實在要感謝身邊充滿損友,知道我的收藏癖好,每次發現這類精品,都會親切告知。

左邊的《道與魔》走曹宏威博士路線,通過「個人經驗」,講述甚麼是魔鬼、地獄之類,然後揉合了他那些宗教合一的思想。右邊的《哲學家的武林大會》揭起來內容熟口熟面,原來就是《哲客俠情》的新名再版,至於為甚麼要改名,是否因為舊名已經成功被《李天命的思考藝術》污名化,則不得而知。

這些書越是看下去,就會發現最大的看點,就是觀察一個人的逐漸改變。坦白說,嘗試通過不同宗教尋找共同根源,理性拆解甚麼是生死、神魔,又或嘗試以通俗方式普及哲學,這些初心,全部都是值得肯定的。但究竟甚麼是「勿忘初心」,甚麼是本末倒置,中間雖然沒有絕對的紅線,但只要過了某個心理關口,用梁燕城的術語,很容易就會「走後入魔」。

我們大概每一個人剛出道的時候,都會想過怎樣標奇立異,去讓自己顯得與別不同,或擔心旁人不知道自己認識這、認識那。但到了某個階段,自然會鄙視這些昔日的刻意,明白到甚麼是恰如其分、甚麼是過猶不及。再到了某個階段,理應開始返璞歸真,人生的自然進化,本應如此。

但從梁燕城博士的生平,卻是完全相反,反而越是走下去,越是誇張、越是語不驚人誓不休。究竟這是環境造成,還是個人性格使然?也許兩者皆是,但相信還是後者比較多些。想起他的同門師兄弟回憶往事,說過梁燕城讀書時會穿上一襲長衫馬褂,到老師牟宗三家中拜年時會自己行跪拜之禮,獲牟宗三親自點評:「此子虛偽」。也許是三歲定八十?

然而我也認識好些年輕時曾經非常浮誇的人,因為某些際遇,到了某個年齡,就會開始變得判若兩人。每人因為甚麼而改變,都不一樣,但我始終相信沒有人是天生的善或惡。梁燕城的案例是一個典型,走得越來越歪,這方面卻真的是一代宗師。

▶️ 「殺無赦」新解:由梁燕城的思考藝術談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OoEO0mvfwE

Files

Comments

Elaine Yip

謝謝分享~~

Kaycee Chewy

有時會覺得,會唔會因為以前加拿大華人唔多,媒體唔多,但係人際空間又比香港大,所以佢呢啲不甘寂寞嘅老人家,會比在香港更加用盡方法宣傳自己嘅智者身份。結果原本佢有少少咁嘅情況,變得越嚟越誇張🤦🏻‍♂️ 以前在加拿大嗰陣聽收音機,佢啲所謂嘅時事評論真係令人嘆為觀止😑同佢一齊評論嘅同事,好多時候都微笑唔搭嘴😅

堅離地書院 College

以前無咁全球化,可以匿埋自己小圈子任吹扮智者 依家有互聯網,同樣可以令同溫層加厚扮智者 所以只要夠面皮厚,自己唔尷尬,尷尬就係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