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我經常和朋友、特別還有身邊某大媽說,溝通有很多方式,用口不過是其中之一。

我也經常和習慣上網放閃/放負的朋友說,溝通有很多方式,文字/圖像不過是其中之一。

過去一段時間,和台灣政府和各界朋友傾談時,都在討論一個議題:如何避免香港人捲入台灣選戰的泥濘?一方面,很多香港人擔心國民黨上台,台灣會重演香港的悲劇,需要「二次移民」;另一方面,很多遇到移民阻滯的香港人對民進黨政府感到失望,希望投給對家「給民進黨一個教訓」。

然而無論是哪一種情緒,和台灣主流社會的關注、民意,都是兩回事。

台灣政治有自成脈絡的大量潛規則,香港議題很容易成為不同陣營借力打力的偽命題。如果「含淚投國民黨」的港人留言,被綠營網軍放大宣傳,誰會受害?如果「國民黨上台就要移民」的留言被藍營放大,看了反感的人,又會不會止於藍營支持者?重點是香港人從來都有眾多不同意見,但在選舉期間,卻很容易「被代表」。

我們有責任避免這發生。

在網絡世界,流量就是影響力,就是金錢,自然也出現了這樣那樣的放大新聞。這類追蹤個案在非選舉時節非常重要。但在選舉關鍵期間出現,瓜田李下,就容易好心做壞事。

我們曾經考慮過邀請主要候選人做訪問,大概也有一定把握可以接觸到他們,或起碼是核心團隊成員。但權衡一輪之下,還是覺得風險太大:只要任何一個字引起誤會,被上崗上線,個人事小,隨時累街坊就百詞莫辯。所以關於台灣大選的訪談,都刻意維持一定距離感,反而選後可以大鳴大放。

如果是十年前,我絕對不會這樣想,但年齡就算不會帶來智慧,也起碼可以帶來經驗。

而且,對選舉最重要的是 maintain polite distance。不要有下注的心態,而是思考無論有甚麼結果,怎樣對大局最有利;如果相信選了任何人會是天堂或地獄,我想我們不會有這樣的激情了。

道可道,非常道。人本來具有本能,可以憑身體語言、乃至感覺去溝通,語言、文字,其實從來都是輔助,不應該本末倒置。

個人如是,集體何嘗不如是?

這方面,不得不談金庸的功力。

《俠客行》不是一本太多人喜歡的金庸小說,但入面的寓意也是無限的:最高武林秘笈《俠客行》的秘密,居然不是要解得通任何一句詩詞的隱喻,而是那些書法的形狀,透露了運用內力的方式,結果只有身為文盲的主角石破天可以誤打誤撞全部領略。這是一個主要寓言。

另外,「俠客島」兩位島主都是絕世高手,武功在伯仲之間,但一個喜歡說話,一個不愛說話。到了最後,首先通過石破天發現上述武林秘笈的秘密的,自然是不愛說話那一位早了少許,因為少了語言、文字、說話的 distortion。這是一個依附寓言。

我認識很多人,知道不少事,但大概沒有對人說過不需要說的話。一來這是自我要求,二來,其實我也一直相信,需要溝通的,不需要語言、文字,已經可以觀察到;否則,就算用上語言、文字,也只會扭曲原意。

▶️ 在台香港留學生、前大學學生會主席陳維聰:香港人閱讀台灣總統大選,要避免哪些盲點?柯文哲受年輕人歡迎,可以持久嗎?(中文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Ju_pOutYDg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