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由於台灣選舉法規定,選前十日禁談民調,我們這裏就簡單談談概念。

大選舉行在即,我們曾談及藍白在最後關頭棄保的可能性,但只談及兩種棄保的其中一種:「由上而下」,一位候選人公開放棄選戰,呼籲支持者轉投另一位候選人。然而,棄保也可以是、或通常是純民間「由下而上」自發操作的:某位候選人依然奮戰到底,但當支持者認為他很可能沒有勝望之後,就可能在最後關頭權衡輕重,還是有可能轉投「second best」或「second worst」的另一人。屆時會怎樣?

如果出現民間「由下而上」棄保,沒有「剛性政黨」動員機器的人,自然是最可能被「棄」的一個。問題是有多少人?這一點,沒有人可以有信心預測,大概只有結果公佈後,才能倒果為因地推敲出來。

一旦出現明顯的棄保效應,對結果就有很大變數。

假定柯文哲支持者當中,偏向綠營、重視台灣主體性這個「主要矛盾」高於經濟「次要矛盾」的,在最後關頭,還是會回到民進黨;而認為「下架民進黨」是當前第一要務、誰當選兩岸關係都改變不了甚麼的,就會集中票源到國民黨。所以白營「棄保票」有多少,絕對足以左右大局。

但這不代表藍營、綠營不會棄保。如果藍營支持者認為「下架民進黨」是最高任務,而又認為柯文哲勝算比較大,同樣可以「棄藍保白」。同一道理,如果綠營支持者認為「不讓國民黨復辟」是最高綱領,也不能排除會最後關頭投向柯文哲,而柯文哲也在選舉期間大幅度擺回綠營,正是有這類算盤。

這些一來一回的變數,誰也說不準。

另一個關鍵是投票率。

參考以往選舉結果,投票率高會有利民進黨,投票率低會有利國民黨。國民黨的支持者普遍年長,有長久投票習慣,有被動員的傳統,就像香港的民建聯支持者,無論怎樣、打風下雨,他們都會一車車的被車到票站。加上藍營還有民調反映不了的票倉:已經長期住在中國大陸的台商、台胞之類,都會一機機的投票,順道回鄉探親。

相反,以往民進黨的支持者相對年輕、中產、知識型,投票習慣就比較任性。當沒有明確危機感、或本身就不太支持當屆綠營候選人,天氣太熱、太冷、下雨、新戲上畫之類,都可以 last minute 改變是否投票的決定。如果綠營打告急牌,他們投票意欲還會大些,但台灣選民已經很成熟,急不急,自己也會判斷。這是另一大變數。

▶️ 陳方隅教授談大選與美台關係:台灣學者在美國孜孜不倦建立社群,教會香港人甚麼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BMYvF30-j4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