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早前我重溫了香港電台2007年的記錄片《想一想香港》,訪問陳冠中(youtube只有訪問陶傑那集,我要到香港大學圖書館才看到這一集),內容是香港回歸十年,由一些文化人去簡單評論和總結一下香港時政和香港電影。

不過放在今日的時空,我是愈看愈覺得尷尬。

除了陳冠中,當中還有岑建勳受訪。節錄一下他們對香港和香港電影前景的意見:

「香港政府不知道怎樣定位自己,(2007年的)今日,香港政局仍然有很多不確定性,但再過十年就應該好起來。」 「我們這一代沒有做大錯,沒有什麼懺悔、認錯的問題,只是缺乏一些反省。」
「不能強求香港的年輕人去奮鬥,因為他們未嚐過香港黃金時期的甜頭。」
「大陸地區之間的競爭很大,香港已經沒有地理優勢,以前香港電影要發展,單靠台灣一、二千萬的市場已經有很強大的軟實力,現在的廣東市場是台灣的幾倍,今日的香港電影要成功(還是暗示整體香港?),就要同廣東省合作、雙贏,或者搶對方飯碗。」
「如果廣東省和香港可以一體化,可以拍多啲廣東話嘅喜劇... 廣東省係香港電影復甦很重要的一環。」
「我哋以粵、港、澳的實力,可以做出等同韓國、英國、法國的創意產業。」

陳先生是香港地道的文化人,固然有自己的一套見識,尤其對電影的見解更是獨到,又有自己的實戰經驗。

我們自然不能夠以今日的眼光評價陳先生過往的見解,畢竟沒多少人是先知。當時的香港人普遍對中國前景是樂觀的,沒有人預見到十幾年後的巨變。

不過,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任何人的眼光都會被時代局限。

陳先生是著名文化人,學識和眼光都比一般人優秀,但這同時代表陳先生不是普通香港人,也代表不了香港人,他是精英的,小眾的,另類的。連陳先生都未必預視到今日中國和香港的局面,何況是一般人?  不論陳先生的文字有多精彩,都不能否定一個事實:他成長於香港的黃金時代,除了他自己的個人努力,還得要靠他所身處的時代給予機會。

個人的力量其實很卑微,即是陳先生這個香港精英,對於時代巨變他依然無能為力。

如果我是香港新一代的電影工作者,與其去緬懷自己的good old days,我寧願陳先生分享一下今日應該如何回應時代,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畢竟過往的經驗如果無法接通未來,就只是單純的死經驗、死知識。

我相信香港的各行各業,不論是哪一個範疇,這都是新一代香港人的心聲。

▶️ 陳冠中:《又一個時代》導讀:《我這一代香港人》如何回應香港巨變?(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mUlurmDPJI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