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每逢大除夕、元旦,以往都是回顧自己過去一年、和前瞻明年的時候。記得在某年,我曾經鉅細無遺地整理了一個自己去年「二十件大事」清單,入面當然是炫耀有之、邀功有之、故作感性也有之,現在回看,也真令人尷尬。我想,我們或多或少都經過那個階段的,這是人生的一部份。只是近年對這個「反思系列」,確實多了反思。

這不是說在過去一年、或過去一年之前的再一年之類,沒有甚麼值得談。恰恰相反,這幾年的人生經歷,甚至比在香港時更豐富,如果要點列議員工作報告那樣的清單,我想會很見得人,乃至多得令自己也嚇一跳。單是知道我離港後要負擔的僱員和家人數目、賬目,就已經驚懼得不敢面對。

當然,我不是真正完全離地的人。對公司同事、支持這裏的朋友而言,我會定期分享各種工作內容的,因為這是 obligation 一部份,這是我的責任。但我想說的是,對公眾而言,這又有甚麼意思呢?

真心覺得,如果任何事情只是因為我而出現,事情本來就不能持久的,如果是燒煙花,就不值一提。如果它們可以sustain 下去,一定要有其他人出現,並覺得那些東西起碼 presentable,公告天下也不失禮,才可以慢慢發揚光大。本質上,我非常抗拒「KOL」或「influencer」這類名字,而且,抗拒的不只是名字,而是整個生態的本身。我是屬於幕後的,真正的「成功」,就是有事情有了一點成績,而沒有人知道那是與我有關的,那才有存在的意義。

而且我們也要對自己坦白:在這個時代,真的可以規劃任何內容嗎?做到的、做不到的,又有多少是因為你獨具慧眼、運籌帷幄而出現,又有多少是無心插柳?在舊香港,無論你是甚麼職業、立場如何,基本上有很清晰的遊戲規則(這是指 upward mobility 而言),人生多少是可控的。但到了真正的香港不再存在,一切都已經打破,對牆內、牆外也一樣,未來也充滿不確定性,能夠做的,很多都是因緣際會、見步行步、馬死落地行。換句話說,有時候,自己也根本不知道做每一件事的價值,那可能都要若干年之後,才可以重構屬於它們的結構。那又有甚麼值得 prematurely 分享?

然後我又想,公告天下讓全世界知道你怎樣辛苦、怎樣努力,對人對己,又有甚麼好處?首先,你不知道你的存在,case by case,對其他人而言是 asset 、還是 liability,而這類研判,是不會有成年人直接和你說的。當然,the other way round,對自己也是。香港人是建構社會資本的專家,而這種 expertise,正正是在於它的無質無形,也就是說爛了的 「be water」。

如果本末倒置,就不是香港人。

至於情緒的宣洩(aka 網絡叫春),在這個年代,有沒有開心的真香港人?有沒有不辛苦的真香港人?似乎沒有。既然大家都是同甘共苦,也就是人人 equal,很多事情應該心照不宣,attention 只應該給予最有需要的人(這是我經常對身邊人說的話)。當你有衝動想無病呻吟的時候,只要想想鄒幸彤,就會自動收皮。

所以,個人大事回顧與前瞻,還是留待行將就木之時的回憶錄就是,而且它的讀者,那時候,大概只有自己一人。人生在亂世,可以和最 close 的人在一起,平平淡淡、但有尊嚴地活下去,已經很不錯了,相對大家也是。而且知道大家還在一起走下去,還有甚麼不足夠的?

人要知足,知足常樂。要鬥長命,而且要活得比佢地好。

▶️ 沈夫人家庭訪問:這一年,適應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Nhesxtceyk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