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年份:1993年
來源:當年購自書局

除了昨日分享過的《李天命的思考藝術》原版,當年我也購入了李天命大量產品,包括他的演講錄音帶(沒錯,當時還是用錄音帶),可見那一代人(其實也許只是自己)對他昔日的沉迷。這五盒錄音帶來自李天命在不同場合的演講,出版社用《李天命的思考藝術》的同一個包裝推出,內容都是非常生活化、也很虛的主題。

用今日眼光回看,李天命的「語理分析」和曾近榮的「哥士的」一樣,無論放在甚麼地方、題目,都是可以百搭使用的。

當時李天命在香港電台有一個每週節目,某程度上也是他被捧紅的一個原因。當時還沒有互聯網,媒體平台具有壟斷性,而要包裝一個人,有了壟斷性的資源,也比要自由搏擊的今日容易。當時邀請他一起主持節目的是資深港台前輩何嘉麗,後來多年之後,何女士也邀請我在她的節目錄音,說覺得可以複製李天命的成功。我感謝她的善意,也有合作過一陣子,不過笑著和她說時代不同了,電台不會再有同樣的影響力了。

現在回看,李天命當年走紅,和「生得逢時」在前互聯網時代,可謂息息相關。可能他的思想和意識形態從來沒有變,只是在封閉性的壟斷媒體年代,沒有機會為人真正認識而已。李天命的文章都是一改、再改、無限改才拿去發表,而這些文章並非學術文章,而是給大眾的普及文章,這就很有趣,相信原因之一,就是連他自己在日常對話、寫作,都不可能嚴格遵守他的「語理分析」。但一般政常人的說話,又怎可能 robotic 那樣字字謹慎呢?就像這些錄音帶的內容,自然也都是被挑選出來的。於是到了互聯網時代,就「出事」了。

這時因為到了互聯網時代,李天命只會出現在自己的 fans 討論區,那是他和外界接觸的唯一渠道。但也依然未能逃過一劫,因為捲入港大校委會爭議時明撐前上司李國章,邏輯卻荒腔走板,立刻在知識份子心目中接近身敗名裂。後來淪落到和愛國教授李輝(影響煙子的那位)一同「亮劍」對付「反對派」,不過是必然發展的路而已。

如果他生長在互聯網時代,可能這件事情早就在他的青年階段就出現,反正危機與危機處理本來就是網絡生態的常態。然而李天命當年的筆戰、辯論,某程度上,都是在知識份子同溫層之內出現的,就算是對手如梁燕城,也沒有像今日網民般進行全方位挑機,反而是用自己最弱的邏輯,去跟隨李天命的遊戲規則博弈,自然一敗塗地。

重點是這一切,依然在一個壟斷環境之內進行。

其實不是所有前互聯網時代的紅人,都一定會被新時代淘汰,也有很多轉型成功、乃至懂得用互聯網獲得人生高峰的前輩。李天命面對互聯網的衝擊,反應卻是令人失望的:一方面,他並未放棄著書立說,依然有新書出版,卻情願要黨媒吹奏他的新書,而放棄直接接觸市場。他要顯得自己不屑參與網絡討論,卻又要利用網絡散播他諷刺馮敬恩的打油詩。這入面反映的若干盲點,其實十分清晰,可能只是當局者迷。

其實今日「新香港」高官的每一句說話,都是語理分析的反面教材,這本應是李天命最能貢獻社會的時代才是。實在可惜。

▶️ 「殺無赦」新解:由梁燕城的思考藝術談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OoEO0mvfwE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