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我從來不喜歡陰謀論,也相信任何人都有人性的光明與黑暗,事物發展也一定有一個過程。從昨天談及的九點純粹事實引述,比較合理、符合人性的劇情,比較可能是這樣的:

自從在《壹週刊》工作,令自己被中國國安拘捕過,屈小姐對這份工作的安全系數產生了懷疑,而且也可能開始得到訊號,覺得《壹週刊》這個陣營長遠而言並不sustainable。而且期間,也和她口中的「友善國安」交了「朋友」。

但她並不沒有即時帶槍投靠。要徹底離開一個圈子需要時間鋪墊,也需要「過冷河」,去讓另一個陣營慢慢接受。何況世事變幻無常,任何人都希望探索不同可能性。所以她先自己闖江湖,嘗試靠自己殺出一條「親子作家」的路。這樣既可以利用昔日的人脈、累積新的社會資本,而又無須即時和舊日朋友反目。我不太認為那個階段的屈小姐做的一切,就是為了「滲透」。我想她是真的努力嘗試過走另一條比較簡單的路的。

但這條路,一個沒有正職、普通的專欄作家的路,似乎並沒有帶來足以支撐家庭的收入和社會地位。而且她丈夫的工作也不穩定,不存在固定僱主,如果也沒有固定金主照顧,這種家庭壓力在三個女兒逐漸長大之後,就變得更為壓迫。

到了梁振英競選特首,收編了一批失意文人,建立了自己的特別文宣隊,這絕對是香港的轉捩點:是的,不是這群人的轉捩點,而是從此釋放了香港的旁門左道文化。從此政府、企業、富豪,無論心底裏怎麼想,無論甚麼立場,都要圈養一些這類人來自保。

梁營「發掘」的這一隊人不屬於傳統建制派,而且鬥爭對象,正正是唐英年代表的傳統主流建制派(批鬥「反對派」只是他們利用的幌子)。所以招攬的「人才」,也只可能是在兩大陣營都失意、又或希望有額外「機遇」的人。比較公開的例如馮煒光、潘麗瓊、屈小姐,另外還有某幾個媒體高層,例如幾位L先生。

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走這條極左路線的,都是同一個「脈絡」。例如當屈小姐逐漸成為頭號極左旗手,反佔中期間負責牽頭的周融先生,在2019年和之後卻完全淡出江湖,一切都有因有果。

這些人怎樣找回來?可以是通過中間人,也可以是有關部門有一些建議,也可以是兩者皆是。

屈小姐在上述過渡身份十年之後,這個陣營的出現、成型,提供了一個難得機會。加入之後,才發現幾個現實:她昔日的《壹週刊》背景已經從香島「過底」了一次,現在再「過底」,令她需要額外付出去爭取信任,而去更不可能回頭。而她認識的「朋友」,開始「曉以大義」,指點一條明路,而這條路不是單純的寫文章。到了她發表第一篇批鬥文章,會知道這是「終極投名狀」,沒有再「反水」的可能,只有去到最盡。

有趣的是,去到最盡,市場定位清晰,卻會明顯不是為了真正愛國的「大局」,反而相對容易和身邊朋友解釋,和得到少許諒解。而且去到最盡,加上背後的斧光燭影,也確實會對很多人、特別是主流建制派有龐大威嚇作用。這也是自保之道。

其實,她當年《壹週刊》時代的舊相識雖然大部份已經反目,但以我所知,也有一些和她私下沒有絕交。只要這些人不是「上線」點名要搞的人,起碼並未見她有主動出賣;他/她們向屈小姐投石問路、問自身問安全,屈小姐也沒有公開說過甚麼。這不是說甚麼良心未泯,而是反映她很清楚自己在做甚麼,有需要的會渾身解數交足貨,否則不會「賣大包」做無謂嘢。

基於同樣原因,我經常和朋友說,為屈小姐投放任何情緒、生氣或憤慨,都是不值得的。如果有任何教訓要學習,就是要學會簡單生活。自由無價,對每一個人都適用,包括屈小姐。

▶️ 多倫多大學心理學教授Spike Lee 政治心理學入門(一):藍絲、黃絲各自的心理學源頭在哪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vbyRPxGrWU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