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年份:2005-2012年
來源: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大家還記得「亞洲國際都會」這個口號嗎?

曾幾何時,我寫過一篇學術論文關於Asia's World City,還在影響因子蠻不錯的SSCI期刊發表,這裏自然不會重複那些內容。但基於這些淵源,曾經和香港政府負責這品牌推廣的辦公室有頗多互動,那是不能磨滅的事實。這本官方詳細介紹「AWC」的刊物相信不會有太多人擁有,現在就很有歷史價值。

曾蔭權政府是最積極推廣這個品牌的一任政府,現在回看,在歷屆香港特區政府當中,他的本土身份認同已經是最強的,也最理解、或最有意識怎樣在中國政府、香港人、國際社會之間找平衡。雖然當時我們對這個「亞洲國際都會」的品牌推廣計劃時不時抽水,並有這樣那樣的批評,但其實他的出發點是應該肯定的:那就是在香港主權移交之後,告訴世界,「香港依然是一個和中國大陸普通城市不同的真國際都會」。換句話說,整個宣傳策略,有很強的要 differentiate from Mainland China 的意味在內,而且明確不放上海、深圳在眼內。

雖然「亞洲國際都會」的說法不很符合邏輯,但其實這是一個官僚包裝的marketing語言,本來的意思不過是「紐倫港」:紐約是「美洲國際都會」,倫敦是「歐洲國際都會」,香港就是「亞洲國際都會」。全球才俊只需要理會這三個時區的「三大國際都會」,就可以全天候24小時管理全世界。以我理解,曾蔭權是真心相信這一套的。

用後國安法時代的標準而言,「亞洲國際都會」的形象和公關是西方本位的,雖然當年花費鉅資引來不少批評,但比起現在甚麼「Hello Hong Kong」、奇「娘」無比的貽笑大方,起碼那依然是我們熟悉的真香港。品牌嘗試列舉了可以代表香港的一系列核心價值,入面並沒有刻意強調香港作為中國一部份的愛國元素,反而突出香港的國際性,這種「value-based identity」與中國官方的「血緣觀」格格不入,難怪左派中人從來不予認可。

記得當年有關部門舉行過不少focus group,讓參加者自行說出「你認為可以代表香港的一切」,由價值觀到食物,甚麼自由、開放、多元、創新之類,全部包括在內,今天已經是不可思議。

品牌上的這條五彩飛龍是曾蔭權時代的香港標誌,由1.0版本的紅黃兩色,變成這個2.0版本的五色特長龍尾版,當時覺得很俗,但和今日的「夜繽紛」溫州 style logo相比,已經是精品。不過除了曾蔭權本人堅持在國際場合配戴這個「亞洲國際都會」襟章,似乎沒有多少人效法。今天如果戴這個章,也許已經是「軟抵抗」、甚至是「港獨」的罪證。

到了梁振英時代,很快就全面推行「去曾蔭權化政策」,整個「亞洲國際都會」品牌就不了了之。很多左派本來就對它「軟抵抗」,更是樂得清除曾蔭權的一切遺產。

▶️ 蕭少滔:香港國際IPO中心排名第一跌至第八,被印度、印尼超越,明年就會跌出十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CWDstw2L0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