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Join the new SimpleX Chat Group!

Content

年份:約2018年
來源:歐陽昌

圖中是全球獨家的「真・堅離地城」招牌,來自香港最後的真書體宗師歐陽昌先生親筆書寫,現在作為我房間的路牌,必須好好保存起來。香港昔日對字體幾乎毫不重視,覺得見慣見熟就是理所當然,到了近年才興起保育潮,也是「失去了的才懂得珍惜」的典型。

這批香港字體大師的獨特之處,在於不少都是低下階層出身,並非書香世代、「由上而下」作為身份象徵的學習書法,而是「由下而上」地拜師學藝的融會貫通,甚或是從最底層打滾的無師自通。這正正反映舊香港的特色:路是人行出來的,只要術有專攻,而又不需要因循於前人的規範,有自己value-adding的特色,總會找到自己在社會獨一無二的價值。

就像歐陽昌,本來是在廣州的地攤學習書法,無師自通成才,各種字體都可以順手拈來。到了文革期間,因為不能再從事這種「四舊」工作,只能流亡香港,再從當招牌師傅的學徒從頭做起,很快以獨門「北魏真書體」打出名堂,又以螢光招牌活化了這種字體,並在皇都戲院附近擺檔,全盛期養活了幾十人,已經是一個中型企業。

歐陽昌的故事,同時反映了香港的變遷:因為科技發展、對人力的需求式微,整個行業都逐步被淘汰,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需要人工製作字體和招牌,他變成one-man band,就連皇都戲院也被拆卸。直到香港近年掀起保育潮,他的招牌字才被當作「香港identity」那樣重新記起,在媒體連番訪談下,逐漸再次有新一代專門徵求他的墨寶,但已經不再是工作用途,變成了純粹的藝術藏品。所以朋友專門請他為我的「品牌」題字,說他朝香港沒有了,大家對這個招牌都會非常珍惜。

2019年香港巨變之後,各式各樣的本土文化都有有心人提出深度保育,幾年來,我就訪問過幾組藝術家,不約而同在研發、活化曾經出現過的香港字體,並以電腦或AI輔助製作全套方塊字的字體;也訪問過保育霓虹燈招牌的學術和文化團隊,包括很有heart的電影《燈火闌珊》。

通過他們的整理,才令人恍然香港原生的街頭文化,原來是多麼獨一無二,充滿無窮活力、創意和內涵,無拘無束、無邊無際。這種文化瑰寶,正是由上而下甚麼都要指令的政體永不能孕育的。

▶️ 《燈火闌珊》導演曾憲寧、監製陳心遙:我們失去的,總能重新出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FHPdYT6hVo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