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二.創新?

首先要知道:內地的平台/影視投資公司是以內地工作文化,再加內地人治的方式運作的世界。(如純香港公司資金的話,某程度上還是「一鎚定音」,不贅)

舉例說:某導演有劇本跟內地的電影公司接洽,希望拿投資開拍一套合拍片(例如警匪片)。我的經驗是,內地的電影公司會把劇本分發給公司各人,要各人給意見。分發的隨意程度可能是老闆碰巧看到某一員工(甚至可能不是開發部或製作部的),就微信一份劇本要你「幫忙看看」。美其名是大家參與,為公司的項目集思廣益,讓劇本修改得更好。「集思廣益」的輻射範圍,甚至到老闆跟某演員碰面,興之所致,也發一份給人家看看,跟某合作方聊天後,也順便發一份給人家看看(那又有機會是整家公司在看)。以示自己公司還有其他項目打算開發,業務很多。

先不論劇本流出的風險是如何的高,對創作口口聲聲的版權保障是如何兒戲。(主創簽約有保密條款,但投資方卻可以不用通知主創人員的情況下廣發劇本,到底是誰要保的密?)電影公司內部的「集思廣益」,已經很良莠不齊。辦公室的各人,都要以文字意見的形式交功課,然後再綜合出一份「意見」,回覆主創,指導他們修改劇本。這㮔對劇本無特別感覺或取態,也要洋洋灑灑兩三版紙交差的情況下,就會出現大量「阿媽係女人」的意見,又或是建議寫脫離現實的情節,以示有貢獻提供「破格」的情節(我見過離譜程度,堪比是警察翻查廁格內的閉路電視找到真兇之流)。或以自家口味評價劇情,而不管劇本或主創本身所想要表達的效果,或是去了解為何劇本會這樣寫、主創為何這樣構想。

簡單來說,就是主創交出劇本後,電影公司圍內閉門造車自High一堆意見,感覺自己就好像在不停投入開會做事,自我感覺專業,其實是一無所獲。這堆意見出爐就成為了「指導思想」、「聖旨」,要主創人員去改。中間沒有和主創人員們溝通或查詢。

甚至主創修改後電影公司覺得不合要求,又或是主創人員不夠聽話不肯改動太多,公司會暗地裡另找編劇,額外寫另一個版本的劇本,有時是「寫來看看」,又暗地又廣發Feel吓效果(然後又開始給一波意見,週而復始),這種通常不了了之,主創們不會知道。有時是暗地收風平台、或潛在合作方的意見或公司人員,「覺得」現時市場喜歡什麼、紅什麼,先用這些元素,寫一版取悅金主。如這個版本比較能拿到資金,就反過來,拿出這陰陽劇本說服/強迫主創人員,繼續使用修改下去。不怕主創人員反枱嗎?不是這些金主眼中的「大導演」或「當紅導演」的話,反枱的本錢也有限,你還要靠他們投資開戲,「我是為你/項目好呀。」這句真是中國社會立於不敗之地的金句。

在電影公司內,玩完一圈又一圈,能交到平台提案(行內稱為「過會」),已執返身彩。到了平台又是一堆意見下來,主創們又改,改完給電影公司查看給意見,再修改,再給意見。再交上平台。好運的就下一關,否則繼續改,無間地獄。那改到何年何月呢?沒人知道。我曾沾手的項目歷時接近兩年,仍在這狀態輪迴,把主創折磨得死去活來。而且現在中國經濟寒冬,平台也手緊。一句「劇本不夠好」,要煞停或敷𧗠下來。誰有仇報呢?當然,大導演大監製,大名鼎鼎招牌響亮,一切自然是另一番光景。那麼,「覺得」這些標準可行或不可行的是什麼人?

就我曾經所見,這些電影出品公司或平台的人員都偏向年輕,約二十多至四十多歲的人士為主。不乏海歸或國內頂級學府的畢業生。(在內地,有個牌頭或光環能概括你的身價是十分重要,實力是另一回事。吹噓自己在世界多國都有拍攝經驗,然後一談基本製作概念就Hang機的大有人在)。他們可能是市場營銷的專家,但不一定有劇本分析和電影製作概念。平日頂著大金主的牌頭,就算一個小職員,演員、電影公司、導演監製們都會十分禮遇,交際交際一番。自然感覺自己是Somebody,或多或少有些話語權,內涵另計。

項目拿到他們面前,他們提的意見,只會考慮內地本土觀眾的反應。合拍片對他們來說,只是在香港為背景發生的故事,從來沒有考慮過要平衡兩地觀眾(至少我未在這些會議聽過「香港觀眾」四個字出現)。加入內地觀眾有同感的要素,來引起他們的共鳴才是正事,起用內地演員做香港警察也不要緊。

用內地的論理觀來套用在劇情。為了要三四線城市的年輕人或農民都能明白劇情。內容要「畫公仔畫出腸」,Flashback大解畫,留白會讓觀眾不明白。而且國內看到的合拍片其實就那幾部,他們就會覺得那些就是內地觀眾接受的「港片」印象,沒有就不夠「港味」。例如警匪片一定要有卧底角色(曾試過想改少少,卧底改線人都不接受)、越高級的警務人員上前線衝鋒,就代表是很勁的超級大案等,越來越膠化的劇情,越來越多。

創新?創意?Who Care?Come on James,他們只用內地的角度來審視/無視香港元素和香港市場。坐井觀天、劃地自限,也非香港電影人所願,劇情越樣板化,投資方投資這項目就越可預視,保守安全。到現在,一部部越來越難看的電影面市,票房越加乏力,被人垢病說創意枯竭。那當然是「你們」香港電影人質素低下,食老本,不思進取呀。(這些評價我可熟悉了呢~有空沒空都有一句,「你們」香港電影已經不行了。)

至於那些有一波、沒一波,我形容為路過口㾗都可以加一句的平台意見、投資方意見、XX意見YY意見⋯⋯說的人不用負責,自然拋於腦後。繼續在辦公室洋洋灑灑寫意見,在交際飯局和高大上的人物風花雪月。公我贏、字你輸,一切光鮮如常。

除了這些人物,還有一類人物鮮有提及:港漂編劇的出現。

(待續)

▶️ 馬來西亞傳媒工作者杜晉軒:楊紫瓊奪奧斯卡影后,為何國內馬來人比華裔更興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Y20KkO0wSU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