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新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陷入連串醜聞,要召喚律師才敢出席校委會會議,具體指控包括疑似為被美國制裁中資機構「洗黑錢」、將這類問題捐款收歸私人辦公室、再「大花筒洗錢」等。同時他任內大舉令港大北望神州、過份融入中國大陸學界,也被校友批評為令港大國際化進程倒退。

這些細節,其他環節會詳細介紹,這裏只希望提醒大家我們一年多之前,就說過中共「收回」(aka 奪取)一個地方,一定會對高等學界進行全面的換血手術,而「新香港」的大學一定首當其衝。

參考1949年之後的案例,中共對付原有那些名校的手段,除了整肅知識份子、批鬥、舉報之類的「家法」,還有一系列行政措施,包括要瓦解、分拆本來的學校和學系,製造新崗位安插黨員,改變原有金源,以重構匯報機制等等。

張翔的行動,不過是這個宏觀框架的一環而已。

這一套手法,宗旨萬變不離其宗,依然是瓦解一切社會組織和網絡。昔日名校如燕京大學等,被視為「美帝文化滲透橋頭堡」,於是被整個關閉,學系被分派到其他各間大學。充滿人文精神的北京大學,也被逼和多間其他大學的學系合併,為的是打散原有舊生網絡:當整個母體都不復存在,舊生的向心力自然就薄弱得多。本來不少國家、NGO、金主都會捐款給這些大學,但在1949年之後,都變成「反動勢力」,然而大學畢竟還是要經費運作的,於是就會出現重新接駁新現金流的手術。

根據這脈絡,《港區國安法》生效之後,不少被視為「反動學系」的大學單位都已經被大規模整肅,例如嶺南文化研究系;有些甚至被合併,像中大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其他例子還有不少,不贅。昔日李國章當局長時,就念念不忘要搞合併,其實現在港大、中大紛紛北上建「院」,例如中大深圳醫學院、港大的深圳醫院等,那些新院和港大、中大幾乎已經毫無關係,根本就是有實無名的合併。更多以「交流」為名目、逐漸行合併之實的,相信也會陸續有來。

假如有一日,港大變成「暨南香港聯合大學」,中大變成「中山香港中文聯合大學」,科大變成「大灣區科技大學」,昔日的舊生會怎樣自處?校委會又怎樣理解昔日歷史?

張翔的行動無論有沒有法律問題,本質上,就是促進香港高等學院「拆掉重煉」的執行人物。而他現在以鬥爭mode 回應校委會的質疑,自然也是非常「一國化」的行為。無論過程怎樣,當香港的大學資金鏈大幅度改變,收生來源只能依靠中國大陸,校內以普通話教授和學生佔主流,本來的院校管理條例,就會被其他新出現的reporting line 繞過。昔日的校長、副校長還可能出現自由派人士,但現在不要說院長、系主任,就算是一個普通講師的聘請,都需要經過有關方面vetting,再談院校自主,不啻緣木求魚。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 港大副校長任命爭議:甚麼是nomenklatura appointmen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JRgErGYkKI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