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年份:1986-1992年
來源:作者張錦滿自行印刷10本送贈

要理解舊香港人的生活日常,昔日報紙雜誌曾經有一種連載文體,類似「日誌」,或曰「起居注」,今天早已式微。其實這就是以半虛半實的第一人稱,代入香港小市民的角色,用比較laymen的語言,紀錄當刻社會發生的大事小事,配合主人翁的起居飲食,構築成時間囊 time capsule 一類的 social history。

這類文體最著名的大概是《經紀拉系列》,1947-1958年在《新生晚報》連載,近年被小思老師搜集出來,重新編輯出版,絕對是了解那個年代的第一手資料。同一位作者高雄也創作了類似的《石狗公日記》,上一代香港人提起「石狗公」,都會會心微笑,不過新一代已經不知其所以然。商業電台的經典廣播劇節目《18樓C座》,以茶餐廳場景月旦大事小事,也可以算是同一文體的變種。

很多時候,當事人自己並沒有刻意保全歷史的原意,但因為記載夠真實、鉅細無遺,卻成了後人了解社會的重要 primary sources。反而是名人第一人稱的回憶,通常都會刻意修飾,也不在意日常生活的細節瑣事,這就是 high politics 和 low culture 的分工和分別。

說了這麼多,相信大家大概沒有讀過這一份「起居注」。

日前在台灣重遇文化界前輩張錦滿(滿叔),其實是同事在中秋做節,知道他住在附近,去年喪妻後獨居,覺得香港人好應該一起團圓,於是邀請了他一起來。上次訪問他後,就知道他一生人的最大心願,就是將他幾十年前寫下的類似文體《張氏起居注》出版。這次見他終於按捺不住,自己印刷了「超限量版」10本,送給了我一份,也請了陳冠中寫序。

這批《張氏起居注》是他在1986-1992年的專欄,假託一男子在茶餐廳的每日對話、所見所聞,去記載當時每一日的生活日常。既有那時候的政治新聞,例如《中英聯合聲明》簽訂後的社會面貌,李柱銘、司徒華的動態,各界出版鄧小平文集的用心,移民潮、股災等等,又有當時香港人的電影音樂娛樂,逐篇看下去,彷如回到了那個輝煌年代。

至於陳冠中為滿叔寫序,出了因為這些文字在《號外雜誌》連載,也因為滿叔在七十年代和電影人唐書璇導演創辦的《大特寫雜誌》(即《電影雙週刊》前身),和陳冠中的《號外》一時瑜亮,有過頗多合作,也許唯有同代人,才能明白這批《張氏起居注》的價值。

以我理解,用這種方式記載了這關鍵6年港人生活日常、從而反映當時政治社會文化狀態的日誌,傳世的非常少,滿叔這批文字理應有深刻歷史價值。但從事出版的朋友,認為這是研究、學者才會感興趣,都擔心銷情,儘管我覺得大家有共同責任保留歷史。不知道滿叔的起居注會有公開出版的一天嗎?

▶️ 張錦滿:讓親人有尊嚴地走完最後一程:如何在台灣家中,為太太進行遺體告別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jm5Vj13S8k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