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關於回憶系列第二集,希望認真在這個私人空間完成這個醞釀過多次的構想:我的香港私人博物館。

多年前,讀到大英博物館的《看得到的世界史》上下兩集藏書,由各種專家介紹99件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用來講述人類五千年文明歷史的縮影,一直覺得深受啟發。最具啟發之處,就是覺得「doable」。這套書首先是大英博物館和BBC合作,請專家在每一集節目介紹一件文物,然後變成文字版,文字版再結集出書,有了書之後,再成為官方文物導賞團的itinerary,可以說是無限發揮的一站式計劃。雖然只是通識教材層面的程度,但對推廣歷史教育,已經大有幫助。

然後就在上週,我在會員區訪問了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的石文誠博士(這類題目公眾區從來沒有反應),他剛編輯出版了一套書,參考自大英博物館那一套,名叫《看得見的臺灣史》。這一套沒有大英博物館介紹99件文物那麼多,但也有30件,希望呈現一個完整的臺灣歷史脈絡。由於臺灣史涉及更多很近代的文物,需要考慮和現實世界的互動更多,歷史和現實的結合也更緊密,超越了單純的「通識教材」,已經變成了活生生的生活史。於是我想:台灣能夠,為甚麼香港不能?

說到生活史,超越書本範疇,又令我想起在不同國家旅行期間,參觀過的生活史博物館。近期最impressed的有兩個:愛爾蘭的「小都柏林博物館」,和保加利亞的「共產黨管治下家庭生活博物館」,從前都分別在這裏介紹過。

這兩個館子都沒有官方背景,純粹民營,有了口碑之後,再出了不少研究書籍和周邊產品。愛爾蘭那一個收藏了幾層樓的模型、海報、一切和愛爾蘭歷史相關的東西,mix and match 地擺放,主要靠導賞員的功力導覽。保加利亞那一個則是某家庭真正的故居,每一個位置都有錄音介紹來龍去脈、共產主義的社會潛規則,昔日平平無奇的生活物品,例如偷偷閱讀的西方雜誌,或濫發的列寧勳章,今天看來,都已經很獵奇。

昔日香港的故事,在全世界都是一個特例,非常精采,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將這些文物完整保留下來?

再想到我的《同文》同事正嘗試做一個網站,上載香港不同主題的圖像,去製作一個虛擬香港資料庫。我想這也是一個好時機,由自己做起,鼓勵大家去嘗試創作自己版本的《看得見的香港史:99件文物說好真香港故事》。

近來我開箱找了很多封塵多年的物件、文件,自己也覺得百感交集。新一個月的10月開始,會每天在會員區分享一件私人物件的照片,和背後與香港有關的大故事,與及與個人有關的小故事,希望嘗試重構我們回憶中的真香港。

▶️ 國際香港本傳開場白:重奪我們的國際歷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tWHNJSOXXk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