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有了和諧社會的本錢,馬里本來在西非的區域安全扮演積極角色,認為自己有責任協助鄰國維持穩定,打擊激進勢力,並成了美國、法國的重要區域盟友。

9/11後,美國針對西非的激進組織,成立了「泛撒哈爾反恐計劃」(Pan-Sahel Initiatives),把馬里、尼日爾、乍得、毛里塔尼亞等法語西非國家拉在一起合作反恐,後來擴充到十一國參與的「跨撒哈拉反恐計劃」。

在這些國家當中,馬里本來是最受西方信任的政府,成為美國重點合作夥伴。馬里軍人在中西非衝突中,都有被派到當地維和。美國軍事教官也以馬里為落腳點,不少新一代馬里軍人獲邀到美國受訓,更令人對這支軍隊有所期望。何況馬里雖然窮,但近年既得到美援,又成為中國投資對象,加上傳統法資,本來倒也令人憧憬。

好了,就是這個「馬里模式」,在過去十年卻完全破產:首都爆發政變,民選總統被軍人趕下台;政府軍不堪一擊,而搞政變的領袖,卻是美國訓練的維穩精英;圖阿格雷族攻陷北部全境,一度建立「阿扎瓦德國」(Azawad),日常生活的族群矛盾變得尖銳;連立國象徵廷巴克圖陵墓,也被激進伊斯蘭軍破壞。

究竟哪裡出了錯?究竟是甚麼因素,令「非洲和諧之都」馬里變成恐怖活動天堂?

微觀原因當然很多,不過好些全球化時代的宏觀國際因素,才是「馬里模式」崩潰的關鍵,而且類似現象很可能在其他國家陸續出現。

以往一個民族要爭取更大程度的自治、或獨立建國,要麼有龐大的跨國資源,例如猶太復國運動;要麼投靠大國,成為其附庸。馬里北部的圖阿雷格族在十年前的2012年起事前,在過去一百年,已先後四次爆發騷亂,但一直未成氣候。除了軍事力量不夠,也因為它沒有任何大國當後台,又缺乏國際網絡支援,只能孤軍作戰。

但冷戰結束後,不少國家、族群重新建構身份認同,各種互相排斥的國家主義、民族主義、宗教主義紛紛復興,例如興起激進伊斯蘭主義之餘,也有阿拉伯民族主義針鋒相對。美國的反恐戰爭,令區域重新出現了對立面,反而成了不同身份認同復興的助力。

只要有矛盾,就會出現可以利用的漏洞,這是共產黨「矛盾論」、甚麼都一分為二的鬥爭心法。對任何要改變現狀的勢力而言,這一招同樣實用。

(待續)

▶️ 非洲第二富國加蓬政變:應該支持親西方獨裁者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X9tb4AJhHk

*改編自沈旭暉《明報》文章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