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早前得知蕭若元前輩在台身體抱恙,入院一週,不少朋友都有點擔心。畢竟好幾位在台灣才經常遇見的前輩,身體都先後除了不同毛病,特別是人在異鄉,更需要照料。但當大家知道他在醫院期間,也要堅持拍YouTube,就不由得哭笑不得,相信應無大恙。日前再見面,喜見他已完全康復。

無論怎樣看這位前輩,他對拍片的堅持和self-discipline,確實非常驚人,我是萬萬難以做到的。這個年紀,還要堅持一天五條片,然後今年開始才勉強減至每日三條,同時卻新增了一堆「AI蕭生」環節,也就是年終無休。要不是真正有興趣和熱情說話、有興趣和熱情分享,無論是為了愛、還是責任,為了名、還是利,都不可能有這樣的動力。

醫院要拍,旅行要拍,全天候要拍,一年唯一休息「罷拍」的一天,就是太太生日。

而我是完全相反。不喜歡說話,特別抗拒出鏡,非常討厭被演算法影響自己,覺得這猶如另一種 dictatorship。我一向喜歡分享小眾題目,也只有興趣分享自己有興趣的內容,與及發掘一些大眾沒有關注的題目。如果變成一份「工」,對我而言,那是生不如死。

但這不代表我不希望和網友互動。恰恰相反,我一直很嚮往深度互動。要是沒有社交媒體,我不可能認識很多非常高質、非常寶貴的同路人。如果當作是一份工作,被演算法帶動每一刻,反而不可能有機會深入認識這些朋友。

在這個時代,喜歡不喜歡是一件事,這就是傳訊。客觀現實是,在一些關鍵時刻,在這個沒有大台的年代,需要有傳訊平台;而我從來相信在那些moments,說的內容有多悶,都會有overwhelming的關注。然而在平日的每一天,如果都要為關注而關注,每日追新聞,那不是我的專長。好應該讓擅長這方面的朋友分工。

所以每次遇到蕭生等前輩,都會提醒自己:這樣全天候投身社交媒體,我是做不來的,自己應該知所進退。同時也深信,我擅長做的,別人也做不來。

只要知道自己的價值,才能做自己。只要做到自己,才可以建立自己的世界。

▶️ 蕭若元:深情對話 — 想不到,我要永別香港(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McCqfPcnl8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