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曾幾何時,香港似乎存在過一個「開明左派」陣營,或社會對這個概念存有一定幻想。

民建聯剛參與直選時,那是還是港英政府末年,有所謂「四大天王」:曾鈺成、譚耀宗、程介南、陳婉嫻。除了譚耀宗比較清晰是一切跟黨走、在六四以外很少講人話,另外幾位都以開明形象,得到不少中間派支持,起碼拓展了傳統左派的基本盤。他們與泛民不少核心成員都建立了不俗的私交,私下談話非常 make sense,也不見得支持極左路線的「唯鬥爭論」。

當然,他/她們只是最著名的例子,此外還有很多很多,大家聽過的、沒有聽過的,不贅。

但到了「新香港」時代,被認為屬於「開明左派」的人集體失語,公開發言無不和當權派的極左聲音一模一樣,令認識他們很久的朋友,多少感到錯愕。究竟這反映甚麼?邏輯上,存在以下不同可能性:

1. 他/她們一直都是飾演「開明左派」的角色,純粹是組織需要的角色扮演,自己從來不相信說過的話。到了形勢改變,再也沒有「統戰」一般香港人的需要,自然應該「歸隊」,以免造成「思想混亂」。

2. 他/她們真心相信自己曾經說過的話,真心反感極左路線,但畢竟是「組織的人」,當上頭收緊一切控制,為了「組織紀律」,只能照本宣科。

3. 他/她們曾經認為自己的「開明」角色,可以真的令體制變得開放,所以投放了不少資源、人脈在這條路線上,超出了角色扮演所需。到了新時代,這些昔日動作,很可能會被極左派上崗上線為「通敵」證據,為求自保,只能刻意打倒昨日的我。

4. 他/她們依然相信那些說過的話,因此現在才刻意說官方論述,來保護身邊的人,希望可以私下做多一點迴旋的事。

5. 他/她們曾經相信過自己說過的話,但現在又真正被新時代那一套說服,覺悟到「今是而昨非」,所以真切覺得自己有需要顛覆自我,去為社會傳達「正確訊息」,以免後人「重蹈覆轍」。

通常這類問題的答案,不會非黑即白,每樣都有一點,才是人性常態。而且這類答案通常也要若干年後才知道。就像文革年間,每一個人都說大致相同的瘋話,究竟背後是甚麼回事,往往幾十年後,才真相大白。

但這裏的重點是,本來應該存在選項(6):表達自己不認同現在的路線。不一定要「叛離」新香港,可以輕微表達個人立場,可以不發聲徹底退休,但這些都沒有出現。甚至據說他們連在內部會議據理力爭的勇氣,也已經消失。

這才是最恐怖之處。

我記得其中一位前輩,曾經這樣半開玩笑的和我說過:「你地千祈唔好對我有任何期望。唉,都咁多年啦,我地已經奴性好重架啦,可以做得啲乜呢。」當時我十分錯愕,沒有想過他會坦然以「奴性」形容自己。這句話的訊息量非常豐富,但要 decode,還是多等十年吧。

▶️ 劉夢熊:劃清界線、大批鬥、鬥爭為綱:「新香港文革」逆歷史而行(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i9q29EI-vE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