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讓我們沙盤推演一下,如果袁弓夷構想的「香港議會」真的完成整個網上投票過程,並根據主辦方定義的規則,選出了35位「香港議會議員」,之後會發生甚麼事?

首先,這個選舉的公信力可能就像「2020年美國大選舞弊論」那樣,「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但如前幾日談過,當選的人的得票數字上,也許不會太不好看。如果選舉採取「全票制」,每人可以選足35人,只要有十萬票參與選舉(注意,技術上並非絕對必然等於十萬個實體人投票),當選議員就可能都有幾萬票,數字上,和「新香港」「完善議會」的直選議員差不多,更不用說那些「選舉委員會」「選」出來的「完善議員」。如果袁彌昌參選而又當選,他的票數,就可能比容海欣更高。

那時候,主辦方自然大條道理宣傳,這個議會的投票人數雖然尚有大量增長空間,但不但已經比「新香港」的「議員」有公信力,同時也比身在海外、曾經參與舊香港選舉、但「拒絕接受新民意洗禮」的前香港政客,更有此刻代表全球香港人的mandate。有了這個 statement,其實就很難有模糊空間,海外港人組織、海外港人要麼接受這說法,要麼不接受,而雙方在網上都難免口誅筆伐。這還是假定沒有大規模組織的網軍而言,但由於網軍成本太低,不出現的可能性實在不大,那時候,也許就像過去十年某些新興派系出現時,總會有一輪廝殺。

這是可以預見、近乎必然出現的路線分歧。

雖然「香港議會」的官方目標是為未來的所謂「後中共時代」籌謀,但既然選了一批代表出來,遇到即時發生的大事,與及重要日子的紀念,自然都要表態。相信他們也會主動聯繫各國政府,就算作為一個壓力團體也好,總會有一個新的發聲渠道。

各國政府自然不可能承認這個「香港議會」代表「全體香港人」,但相信也不會不接受它作為其中一個香港人的組織去溝通。那時候,是多了一把聲音的好事,還是多了在各國政府面前的紛爭和是非,保守地說,「到時才知道」。不過以香港人在「非大是大非時節」的分化傳統,各人大概都會心裏有數。

由於這個議會是網上進行選舉、網上進行會議,基本上是一個虛擬存在,如何彰顯存在感,自然更要依靠網絡。這個議會的日常會議、小組會議、記者會,相信一定會在網上直播進行。觀乎「籌委會」名單包括某爭議網台的核心成員,相信這個網台屆時全部直播「香港議會」辯論,甚至負責統籌這些辯論環節,作為實質上的網台新節目,絕不為奇。

雖然組織者表示這個「議會」的討論範疇都是 future-oriented 的,但單純從一個節目觀賞角度而言,試想這個「議會」某日議程是「討論香港光復之後怎樣建立軍隊、從哪裏進口武器」,然後A議員列出十點理據找美國、B議員找英國、C議員找法國、D議員找台灣、E議員動議買廉價大陸黑市武器,這樣的「辯論」不一定很有實質價值,但卻可能很有觀賞性和新鮮感。

以上這樣說也許有點 cynical,但以下另一個場景就會有建設性得多:試想在721、831週年紀念,這個議會全體議員都會起立默哀、然後唱《榮光》(如何網上直播起立儀式可以參考「新香港」做法)。這就像過去三十年一年一度行禮如儀、但也不無存在價值的舊香港立法會六四辯論動議那樣,對很希望維繫記憶的香港人而言,也許多少有點治癒作用?

▶️ 袁弓夷:做過政協 認清中共 覺醒未來:三年後,一定可以香港見(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72T54AKJ4Q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