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另一個「香港議會」最終投票人數有多少的關鍵因素,在網絡「選舉論壇」之外,就是媒體曝光度。表面上,當「新香港」媒體一律變成官媒、本質大陸化,失去一切自由意見表述的空間,「香港議會」這類「敏感」內容,理應很難得到曝光。

但弔詭的是,正因為「新香港」政府高調通緝袁弓夷,而且袁弓夷的媳婦、身為「完善議會」「議員」的容海恩又不合符比例地回應,反而確保了「香港議會」曝光源源不絕。其實容海恩本來簡簡單單說「我沒有參與」、「我不支持」兩點就完全足夠,有何需要「脱離爺媳關係」?這樣的聲明除了make noise,還有甚麼實質用途?

現在無論這個「新香港通緝令」多麼莫名其妙也好,袁弓夷畢竟是官方打壓對象,對支持者而言,這絕對是可以激起同情的光環。這本身就是一種關注。而因為「大義地滅親、又唔同人離婚」的「容海恩效應」,無數網民對袁家的「花生」非常感興趣,凡是有關關鍵字都可以得到高點擊率,這又是一種關注。從這個角度而言,容海恩的確幫了「香港議會」一個大忙,她被國安問話,是非常合理的。

由於袁弓夷的被通緝身份,他的一切行動,都必然會被《文匯報》、《大公報》高調報導,這卻是突破「新香港」資訊封鎖的最大憑藉。有了黨媒關注,這又會被其他自由世界媒體當作新聞再報一次,就算是對「香港議會」本來希望冷處理、有傳統泛民或本土派背景的新興小型海外網媒,在新聞題材極度缺乏的情況下,也根本沒有不「大做」「香港議會」的道理。

更何況袁老先生還有嫡系的友好媒體,例如《大紀元時報》、《新唐人電台》等,加上籌委成員的爭議網媒,發聲並不成問題。不要小看這些媒體,就像特朗普「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他也是靠陰謀論網站 Infowars、班農的私家台Breitbart News等起家,最後以Fox News為喉舌,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不喜歡、看不起某網台是一回事,它得以生存至今,反映那種作風確實很favor互聯網演算法,那是另一回事。

換句話說,「香港議會」本來的「正常」下場是被冷處理,但有了「新香港」政府的「熱處理」,加上負責人都是吸睛專家,這個可能性已經接近不存在。現在袁弓夷已經得到agenda setting的能力和關注,而且這種關注是結構性的:被通緝 -> 官媒自動波抹黑 -> 網媒自動波轉載 -> 家庭網絡花生 -> 高點擊率 -> KOL 抽水 -> 網軍製造爭議 -> 新新聞出現 -> 週而復始。到了這個活動開始密集式進行宣傳、特別是「選舉論壇」的時候,就有了滾動 viral 的土壤。

所以從不同方面看,這都是一個有研究價值的實驗,無論成果如何,都足以成為華人網絡動員的教材樣板,也具備了足夠爆冷殺出血路的基礎。

(待續)

▶️ 袁弓夷:做過政協 認清中共 覺醒未來:三年後,一定可以香港見(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72T54AKJ4Q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