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香港政府取締電視台的煙草商廣告後,六叔回憶電視台的另一個對策,原來是由電視台提供所謂的「健康小貼士」一類「生活資訊」,後來又蔓延到電台。這些「資訊」表面上毫無廣告成分,人畜無害,例如食用多少糖對身體有害之類,所以不同計算在廣告時段的官方監管之內。只是資訊最後一定會說「由某某公司提供」,這就是比植入式更迂迴、但起碼維持這些公司在公眾面前visibility的方式。

這種灰色地帶的取巧,究竟對品牌效應有多少用,其實很值得懷疑。對正常會獨立思考的觀眾/聽眾而言,可以合理懷疑,同樣只會有反效果。不過對面對巨變的業界而言,能夠抓住過渡期的一根稻草,哪怕心理上得到安慰,大概管理人也已經覺得聊勝於無。

本來煙草商是可以明刀明槍在「生活小貼士」的層面,進行一場公眾大辯論的。例如現在西方國家開始容許大麻合法化,就是經過長年累月的公眾辯論,主導的並非大麻商,反而很多參與者是不滿黑市大麻坐大的衛道之士。吸煙自然引起大量對身體的禍害,但這是否算是個人自由、有沒有方案可以減少禍害、有沒有目前鮮有監管的習慣帶來更多危害之類,本來都是辯論比賽常見題目。不過以我們熟悉的鳥籠公共空間,尚未有合適平台如此處理。

諷刺的是,煙草商這一著,反而捧紅了「生活小貼士」這類環節。這一招很快就被金融機構進一步濫用,而且用得非常突兀。對傳統廣告工作者而言,這些都是旁門左道,而且是對創意、創作的一種侮辱。但市場從來都是劣幣驅逐良幣。

在九十年代,某電台開始營運之後,就開宗明義化整個台為徹頭徹尾的廣告台,幾乎每一個節目都是「繕稿」,可聽性甚低;問題是在商業角度而言,它卻起碼可以生存下去。這類「生活小貼士」反客為主、本末倒置,更加成了這類電台的「主打」節目。廣告業界中人,既不可以不理會這個新趨勢,心得裏又不免看不起,箇中掙扎與無奈,可想而知。

▶️ 莫斯科外交學院香港畢業生Julian:我這一代香港人如何為生活打拼:經營異國產品網店的植入式廣告,還有非植入式的真情流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ifQUWjmgZM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