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談及昔日皇仁的國際學生,還要補充一個人物,對中國近代史的影響,比我們介紹過的另一位做到內閣大臣的皇仁日本舊生安廣伴一郎,似乎更為深遠,也更為神秘。而要談這個人,又要從大日本帝國明治維新後的留學生政策談起。

自從德川幕府「大政奉還」,明治政府早期接觸西學的途徑,就非常依靠長崎、葡屬澳門和英屬香港,而香港同時扮演了接觸西學和中學的雙重角色。安廣伴一郎是自己到皇仁讀書的,但明治政府另外還有派官方留學生到香港,這是有典章制度明確規定,源自1883年的《清國北京留學生規則》,並逐漸擴大到留學香港。通常這些留學生畢業後,會進一步外放到西方進修,然後召回到大中華地區任職,是為日本新一代「支那通」。

1887年,日本外務省派出小田切萬壽之助、山崎龜造、大河平隆則、豐島捨松四人,進入當時稱為中央書院的皇仁讀書,作為重點栽培對象。其中最有成就的小田切萬壽之助出生自對大清相對友好的米澤藩,家學淵源,就彷彿已經注定要當清日橋樑,18歲時進入外務省,然後被送到天津、香港留學,期間學習了深厚的漢語根柢,至今有漢語詩集《銀台遺稿》等傳世。

小田切在中國近代史的重要性,基本上是作為日本軍工企業的外交白手套,去和中方的白手套對口;這個中國白手套,最常見的就是清末民初舉足輕重的「首席買辦」盛宣懷。小田切在甲午戰爭後被派到杭州,然後到最國際化的上海,先後成為代理總領事、總領事,期間和盛宣懷結成了盟友。盛宣懷每次要融資,都是首先找小田切代表的日本資金;而當時壟斷晚清煤鐵礦的漢冶萍公司,正是在小田切支持下的盛宣懷代表作。

由於小田切對包括香港在內的大清港口、租界有深厚認識,認為它們才是中國的經濟命脈,一直主張善加利用。因為對中國改革開放同情,小田切也曾參與營救康有為離開本國等非常活動。

盛宣懷並非唯一與小田切深交的晚清大員。義和團之亂爆發後,小田切力勸東南方各省總督抗旨、拒絕對外宣戰,簽訂《東南互補條約》,並以日本為後援,他的重點遊說對象是兩江總督劉坤一,然後負責奔走各地方大員之間的,才是盛宣懷。此外,他又成功通過劉坤一,勸阻清政府放棄與俄羅斯簽訂《中俄密約》,保住了中國東北讓日本進入的可能性,間接導致日俄戰爭爆發。而因為日本鎖定了俄羅斯為對手,又加速了日本與海權國家英國結盟,簽訂《英日同盟》,這和小田切曾在英國殖民地香港讀書的經歷,又多少有關係。

小田切對中國始終有一定感情,雖然行動都要有利於日本經濟,卻不等於他不希望中國進步。和革命黨相比,小田切其實和當時大英帝國一樣,更傾向支持大清帝國自強,後來盛宣懷在他建議下,效法日本將鐵路國有化,想不到卻激起全國各地的「保路運動」,甚至間接導致辛亥革命爆發。關於小田切的歷史角色,近年才開始被歷史學者注視,研究正陸續出現。

參考:

・于乃明:日英同盟前史-小田切萬壽之助、劉坤一會談(1901年)。《政大日本研究》1(1), 303-328。
・譚皓:試論近代日本外務省對華派遣留學生制度(1871-1931)。《抗日戰爭研究》,2015年。

▶️ 日本文化協會榮休副校長侯清儀:被遺忘的早期日港關係:明治維新也是香港國際化起源(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Xz9RZJF5to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