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袁天佑牧師病逝後,想不到因為後事安排出現大量爭議,相信會成為日後同類事情的重要參考案例。

袁牧師生前曾任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會長,他病逝後,循道衛理官方決定舉行公眾追思會。但袁牧師的家屬包括太太和兩名兒子,均多次發聲明,表示袁牧師生前遺願是不進行任何公開悼念,希望教會尊重死者遺願,但到目前為止,教會的追思會似乎還在繼續籌辦中。

這可以如何理解?

袁牧師為何不希望進行公眾悼念,可以有很多原因。例如希望純粹讓家人哀悼、不讓公眾打擾;認為自己如果被公眾高調悼念,有違自身賦予的非一線社會角色;又或覺得在此刻的「新香港」社會環境,加上自己的立場和政權相違背,不希望出現任何不可測性情況。究竟具體原因是甚麼,外人很難完全知道,其實也不需要知道。一般人的 common sense,喪禮、悼念安排,自然應該尊重死者家人。

有甚麼情況下,死者遺願、家人意願可以被凌駕?

一個可能性是死者的「主權」,生前已經明確屬於某機構/教會/組織。以越共領袖胡志明為例,雖然他生前已經是最高領袖,曾多次表示死後不要被製作成標本供展覽,但他的同志們卻在他死後一致決定要「永久保留」遺體,因為這符合黨的利益,而胡志明自然是一個黨員。

在宗教世界,天主教會照顧神父、修女一生,例如教宗的家人要是不希望舉行喪禮,天主教會大概不會理會。然而一般新教教會都不會對牧師制定類似制度,兩者其實是僱傭關係,例如一名中大教授病逝、而校方不理會家人意願搞公祭,就明顯於理不合。

但與此同時,認識一些與袁牧師立場一致的教徒,卻認為教會的決定合理。他們從宗教層面,去理解神職人員同時屬於宗教和家人,教會並非「無say」。如果教會研判辦一場公眾追思會,可以有助撫平一些公眾的傷痛,就有合理理由在死者家人缺席下,進行自己的悼念活動。

作為非教徒,我個人的common sense 明顯屬於前者,看不到教會堅持舉行的理由。

但事情的演化,卻正在邁向二元對立。而對某個政權而言,最喜歡看見的,就是任何事情的對立、「鬥爭」。於是,出現了很多情緒化的指控:反對教會公開悼念的一方多認為教會是為了吃「人血饅頭」、利用袁牧師的聲望吸納信徒,甚或對政權邀功去粉飾太平;支持教會的一方更有質疑袁牧師的太太、兒子「偽造」遺言,或與袁牧師感情不及其他教徒親厚,甚至出現其他人身攻擊。

假如袁牧師在生,本來就是調解這類爭議、避免情緒各走極端的人。

一嘆。

▶️ 亂世的清泉・教會的良心:懷念真正的香港宗教領袖,追憶袁天佑牧師永遠與青年、與弱勢同行的一生(嘉賓分享:繆熾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UrNwGKcyVw

(圖:袁天佑牧師夫人 Facebook 截圖)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