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連日談及移民後的適應問題,有幾個概念,很多朋友在香港覺得是天經地義,但其實一直和全世界的主流價值觀背道而馳。要是覺得這些概念絕對不能改變,其實就算香港變成北韓,恐怕也是只能夠住在香港的:

第一點是藍領Vs白領。我們從小到大被灌輸「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這是赤裸裸歧視藍領工作的價值觀。諷刺的是在中國大陸,雖然政權的官方思想說是「勞動人民當家作主」,價值觀卻是唯利益論,對「勞動人民」的壓迫和看不起,只有更甚。在這種氛圍下,很多人習慣了只能在辦公室的才算是「工作」,白領一定比藍領高尚,要是從事藍領工作,就是低人一等,拜年時遇到三姑六婆就要兜路行、抬不起頭來。

但在西方世界,很多藍領工作的薪金,其實是高於一般白領工作的。就算是港人覺得很崇高的會計師,在英國的平均年薪是三萬多英鎊,而英國的資深巴士司機平均年薪,也是超過三萬鎊,而且還有勢力強橫的工會撐腰,福利很多。而且不少人覺得白領工作對社會沒有貢獻,只是處理官僚文件,反而藍領工人的手藝可以神乎其技;白領工作不可能創業、很難和興趣掛鉤,藍領工作卻隨時成為老闆,在這個互聯網自公司年代,機遇無限。

第二點是管理層Vs基層員工。香港人對「升職加薪」非常嚮往,彷彿是人生唯一目標,而「升職」與「加薪」又通常絕對掛鉤。不少人對派卡片有不能自拔的paranoid,很在意自己的頭銜是「經理」還是「主任」,結果titles越來越inflated。一個人如果做了幾十年沒有升級,或只是一個「文員仔」,過年時見到三姑六婆,又是會搵窿捐。

在英美世界,主流價值觀卻是覺得升值是非常愚蠢的選擇,因為基層員工和管理層員工的薪酬差距很少,不像香港可以相差幾倍。既然薪金差不多,升職卻要承擔更大責任和壓力,除非很熱愛那份工作、很喜歡那間公司,否則其實毫無誘因。至於hierarchy,無論你在銀行當櫃面和主管,回家都是要自己煮飯打掃,甚至當年戴卓爾夫人當首相時也是自己煮飯仔,外出待遇都是一模一樣。既然doesn't make any difference,升職加薪自然也不會是太多人的奮鬥目標。

第三點是全職 Vs 兼職。香港人以往覺得職業的前提就是要穩定,全職工作一定比兼職好,「炒散」代表搵唔到工、低人一等,如果有全職工作,就一定不會選擇當兼職。當一個不斷兼職的人找全職工作,會被HR阿姐視為不務正業、「唔知想點」,而公司的全職員工往往歧視part-time,視之為condom,建立了非常不和諧的工作氣氛。

但在西方,很多人不喜歡固定一份工作,兼職的好處是時間彈性,屬於自己的自由大增,總收入和全職相比卻也不一定較少,有時候甚至會更高。從事兼職的人,有自己工作以外的追求,家庭也好、興趣也好,很多時候,在後者得到的成就,例如藝術創作、設計程式、音樂造詣,反而遠超工作。

其實在人類社會,本來這樣的生活,才是常態。只是香港是一個非常獨特的社會,很多我們takes for granted 的 social norms,其實不是放諸四海皆準,要適應的反而是我們自己。

政府、藍絲群組經常宣傳的反移民訊息,其實千頭萬緒,就是要深化、固化這些和世界脫鉤的偏見,讓香港人的流動性歸零。去或留的重點,從來不在地理概念,而在於有沒有適應全世界生活的能力。如果其實是沒有,再討論甚麼,都是沒有意思的。

▶️多倫多香港家長會創辦人 Eric、KK:救生艇移民下一步:香港人無可能喺加拿大搵唔到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Wfg9bq3BCQ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