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關於孫中山作為「皇仁舊生總代表」這後來被建構的身份,和出版了研究早期皇仁舊生歷史《番書與皇龍》的黃振威博士詳細談過這問題。他作為非舊生研究者,很直接的說:其實早期的皇仁師生、舊生,似乎普遍都很不喜歡孫中山。到了他死後,才逐漸因為光環的原因,被學校拿來當舊生樣板。而那個時代的皇仁「主流價值觀」,可以從大清帝國末年的校刊《黃龍報》談起。

他翻查了那些百多年前的《黃龍報》,發現獲歌頌的皇仁舊生,全都是之後在大清政府做了甚麼甚麼官之類,完全沒有提及各種民間活動或革命思潮。雖然香港是英國殖民地,不受《大清律例》管轄,而英國當時的國勢比大清強很多,但英國一貫政策都是保護殖民地穩定,一方面收容各方人士避難,另一方面避免和旁邊的政權直接對著幹。

所以當中國大陸、特別是廣東省的革命情緒風起雲湧之際,皇仁作為當時香港「第一書院」的官方刊物,卻彷如活在平行時空,還在「說好大清故事」。在這主流論述下,孫中山自然是「搞亂秩序」的麻煩人物。何況他在民間的聲望也不太好,「孫大砲」才是當時廣東人對他的主流標籤。

翻查香港早期歷史,在辛亥革命之前,歷代港督都談不上看得上孫中山。英國政府的官方政策,非常務實,其實是希望延續大清政權,特別是如果光緒那類維新派可以成功「改革開放」,一方面維持大一統政權、方便和列強打交道,另一方面又能整肅保守派、更方便與列強做生意,自然比接觸一個新生政權,而且是更有民族、民權和民主思想的新生政權,而且還是沒有足夠實力、來維持全國局面來做deal的新生正確,來得保險。

此所以在八國聯軍之戰期間,港督卜力和李鴻章見面,首要是支持李鴻章違背清廷向列強宣戰決定的《西南互保條約》,其次是慫恿他脫離滿清自立當總統,建立共和。提出這個計劃的,正是日前談過的另一位皇仁舊生何啟,他和革命黨人也有聯繫,於是建議了這個以李鴻章代表的「主流建制派」為首、背後有英國等「外國勢力」支持、再以興中會為「junior partner」的方案,通過卜力向李鴻章直接試探。英國希望促進的變革,正是這類相對穩健的改變,而不是孫中山主張那種全盤變革。

自從孫中山成為大清帝國「通緝犯」,就專注打「國際線」,在海外華人圈子尋找大小金主,雖然大清也有自己的國安法、希望打擊革命黨「資金流」,但長臂管轄自然是一個笑話,對內宣傳說孫中山「惶惶不可終日」、「終生活在惶恐中」、「只是過街老鼠」之時,孫中山卻在日本終日和小蘿莉快快樂樂地生活,巡迴全球演講集資,累積了比國內革命黨人更高的名聲。

然而港英政府雖然不理會大清的《引渡條例》,明確通過法律不引渡大清政治犯,但為免過度刺激大清政府、避免自己在大清朝野的同路人尷尬,加上自身並不太看重孫中山,又不希望革命黨「搞亂香港」,還是半回應了大清要求,三次宣佈「驅逐」孫中山。

第一次是港督羅便臣爵士於1896年發出,為期5年。第二次在1902年發出,當時在第一個5年驅逐令之後,由於孫中山偷偷回港,於是時任署理港督加士居爵士又再宣佈「加監」,將他驅逐5年。第三次在1907年由署理港督梅含理爵士發出,又是5年,本應直到1912年。不過辛亥革命成功後,港英政府非常務實,在1911年就由署理港督施勳爵士接見孫中山,驅逐令忽然之間就不再存在。

在這樣的氛圍中,皇仁早期官方論述的孫中山,自然不是重要人物,而且不過是無數跑龍套的反對派之一,雖然不致於一棍打死,卻也不見得有何特殊看待。

▶️ 宋慶齡:(一)孫中山的女性關係:始亂終棄,是否「渣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L4HGt694Vs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