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我們身處大中華地區,自然先入為主,感覺華人在世界無處不在。但其實華人能成為各地主流族群的案例有限,另一人口大國印度的優勢卻要大得多。除了沒有生育限制,印度(及南亞各國)也受惠於英國殖民政策,把印裔勞工輸送到所有「日不落國」殖民地,變相令世界各地都有為數不少的印裔人落地生根。加上印度文化比中華文化更容易和西方、中東接軌,無論是語言還是飲食習慣,都無須長時間適應,近年連最難被同化的日本也大舉接受印度移民,可見印度人口優勢的潛力所在。

波斯灣諸國的「印度化」的趨勢,近年更是一禮儀明顯。

先說小國巴林。年前在這裏遇到一位俄羅斯朋友,她居住了九年,依然不懂阿拉伯語,因為巴林已成了移民主導的國家,英文才是通用語言,據她所言,甚至烏都語的流行程度也較阿拉伯語高。這樣說容或有點誇張,畢竟在巴林舊城區,依然找到不少本土阿拉伯人,但綜觀巴林人口統計,百多萬人中,巴林人不及50%,和南亞裔比例相若,臨時勞工、非法勞工等還未計算在內。長此下去,本土人口成為少數,已經不可逆轉。

但巴林的案例,已經比鄰國卡達爾、阿聯酋「健康」得多。卡塔爾近年人口有幾何級數增加,因為國家需要大量勞動力,晉身「區域關鍵小國」之列。經過重重後天手術,卡塔爾今天終於擁有人口260萬人,但本土人只有三十多萬,人口比例不過12%,而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斯里蘭卡等南亞裔人口加起來,佔比率卻高達65%。

面積比卡塔爾大得多的阿聯酋,近年人口也是倍增,本土人口大約有100萬,比例比卡塔爾更低,只佔全國11%,而南亞裔加在一起,也超過50%。在這些國家,遇到的司機、服務員幾乎都是南亞裔,他們之間溝通的語言、平常聽的音樂,都和活在南亞無異。

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公民來到海灣小國,自然是為了謀生。但這並非近年才興起,而是「自古以來」的習慣。印度次大陸距離波斯灣很近,歷來都有印度商人到波斯灣經商,不少落地生根,令印度文化在當地早已紮根。英國殖民期間,印度和波斯灣酋長國都是英國保護國,雙方交往甚多。波斯灣各國獨立前,也是使用英屬印度郵票,自己的identity 和印度水乳交融。

海灣國家政府也明白本土人口太少,很容易喪失身份認同。問題是大勢所趨,要是不接受移民,經濟發展更不可能;而同質性相對強的,南亞裔已是較佳選擇。要入籍海灣國家並不容易,但也不是不可能,一般法律規定要住滿二十年以上、操流利阿拉伯語、對當地社會作出了貢獻,這些嚴苛條件對南亞裔人而言,只要有心歸化入籍,卻並非難如登天。

若干年後,真正在海灣操盤的是沙特阿拉伯,還是印度,還真不好說。

▶️ 沙特、卡塔爾大和解:小國反制大國之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fNMUGaXvlA

*改編自沈旭暉發表於《信報財經新聞》文章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