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香港誌 🇩🇰】克里斯蒂安伊阿自由城──丹麥自治天堂背後 (Patreon)
Content
在國際上不被承認的國家、實體當中,有一個「克里斯蒂安伊阿自由城」(Freetown Christiania,下稱「自由城」),背景很有趣、而且很具對香港人的啟發性。
該城「創建」於1971年,其實是面積0.3平方公里的廢棄軍營,較梵蒂岡還要小,附近流浪者經常出入,既為生計,也是表達不滿政府房屋福利政策。
這本來沒什麼特別之處,直到一位名叫盧德維格森(Jacob Ludvigsen)的左派記者在他創辦、並於丹麥年輕人中頗流行的先鋒雜誌《Hovedblade》撰文,宣傳「克里斯蒂安伊阿曾是軍事禁地,但現已被平民征服,成為流浪者樂土」,呼籲將之作為「從零開始建設理想社會的絕佳試驗場」,一個空置地方,便成為一場社會運動。
隨後他起草《克里斯蒂安伊阿宣言》,將那裏定義為「自治、自足的社會,每個人都對社會福祉負有責任,旨在消滅物質與精神的匱乏」,頗有昔日的公社色彩。
公社(commune)是一種社會組織形式,公社中人共享資源、生產工具和財富,追求共同精神信念。這一組織以「協商式決策」、「去層級化」和「生態友好」等為管理特色,是不少左派理想主義者眼中最佳的社會組織形式,但往往難以在現實世界實踐,例如巴黎公社、中國民革期間的人民公社等,都曇花一現,而且暴露了極多執行問題。
克里斯蒂安伊阿因而聲名鵲起,逐漸成為丹麥乃至整個歐洲左翼藝術家、嬉皮士、共產主義者及無政府主義者的聚集地。目前當地有800多戶常住居民,人口約1000,不少接受政府救濟,也不乏失業年輕人,卻充滿生氣,區內建築牆壁被各式壁畫覆蓋,一派波希米亞風情。該城還有瑜伽房、冥想室、咖啡館、音樂廳、放映廳等,居民能自行制定「法律」自治,令不少左派學者慕名考察。
一般相信,這只是藝術家的行為藝術,政府不會認真看待。想不到「自由城」的「超然」地位後來有了法律依據:1989年,丹麥政府通過《克里斯蒂安伊阿法》,把「自由城」的地區管轄權從哥本哈根市收歸國防部,而國防部只實行名義上管治,實際上不聞不問,區內一切治理都由居民決定。
「自由城」不僅有自身旗幟,還跟政府對着幹,例如雖然禁止海洛英等「硬毒品」,但長期進行大麻交易,這在丹麥屬於違法。市政府及警方對此三令五申警告,但一直未能禁止,大麻便成為當地人文風景。
不過克里斯欽的「特權」,在2013年終遇轉折。一項新法律取代了《克里斯欽法》,雖然容許克里斯欽居民維持原生活,但有「不抵觸丹麥國家法律」的前提,管轄權也從國防部交還哥本哈根市政府。為作回應,當地居民共同組成的「克里斯欽自由城基金會」,買下整個地區,儘管業權仍屬國有,但確保了對該區的建築擁有租賃和使用權,也是繼續「自治」的憑藉。
有學者打趣認為,「克里斯欽自由城」可謂左翼理想主義在現實世界最完整的實踐,也是對民族國家、資本主義等政治理念的顛覆。克里斯欽並非要獨立,也不抗拒丹麥身份認同,卻不喜歡歐盟,在「自由城」出口門牌上,有醒目的「你即將踏入歐盟領土」標語,儼然將歐盟與克里斯區隔。這一獨特的身份認同和社會實踐,不能被任何國際關係框架輕易覆蓋,卻讓「克里斯欽自由城」成為當下國際政治版圖的異類,這正是歐洲多元的標誌所在。
換了在東方,再就是「顛覆國家主權」的分裂行為了。
▶️ 丹麥香港人Kat、凝、Wayne:丹麥議員營救許智峯之後:為何北歐富國出現wake up cal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JVnWH2YCmo
*改編自沈旭暉發表於《信報財經新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