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以往沒有想過,遺書可以將「反攻大陸」放在內。所以讀到外婆二叔張明煒的遺書,才充份感受到那種情懷。由於那只是給最親的家人看,沒有任何修飾的需要,更可以觀察上幾代人根深蒂固的價值觀。

張明煒比我高三輩,在1981年病逝,其時我才剛出世。但讀來,卻依然頗有味道。他的遺書有以下重點:

「反攻大陸」、「光復大陸」:雖然在1981年,美國已經和台灣斷交,中國大陸剛開始改革開放,台灣「反攻」、「光復」已經越來越遙不可及。但在他的信念裏,無論是作為忠實國民黨員也好、民族主義者也好,似乎對這個願景從無質疑。所以他的遺囑有不少部份,都是囑咐後人在「反攻」、「光復」之後,要怎樣尋根、怎樣報恩,明顯不希望從此沒有「返家」的可能。

尋找親人:他一生頗有成就,但最耿耿於懷的就是長子加入中共地下黨,然後在1949年後留在大陸,音訊全無,因此最希望後人可以和他重聚。他也特別囑咐子女為亡父、亡母在家鄉立衣冠塚,與及尋找「留在大陸受苦的大哥一家」(也就是我外婆父親這一房),假定他們在大陸的日子比台灣過得差很多,對自身能夠活在相對的天堂,似乎有一種 survivor guilt。

報恩感恩:他逐一提及的他良師益友,雖然大多已經仙逝、或留在中國大陸不知所蹤,但他依然念念不忘,提醒子女日後只要有機會找到他們、或他們的後人,就要報恩,這是非常儒家的倫理。而在他的回憶,對幾位歷盡風波的摯友懷緬都是情同兄弟,這也是今人難以想像。他還囑咐子女銷毀一切人家欠他的借據,希望讓一切隨風,這也是那一代人經過大歷史才有的大視野。

修身齊家:他希望一切從簡,只希望所有子女戴孝,因為他的九子女不少都在海外讀書、生活,暗示其實已經接受了家族四散、難以落葉歸根的事實。而他的不少個人回憶,都以訓勉子女修身齊家等為目標,因此才坦白分享自身一生經歷,包括各種各樣的錯事、憾事也沒有忌諉,又有一節講述自身立身處世的原則。這似乎正是昔日頗受王陽明影響的蔣介石,要提倡的那種以完人自況的教育模式,雖然真正身體力行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但起碼張明煒確是以此為信仰,這信仰也支撐了他的人生起伏。

我一直相信,無論信仰是甚麼、是否認同,只要是真心實意相信其信仰的人,都值得敬重。張明煒在自述非常自豪的透露,自己曾蒙蔣介石五次接見嘉許、得過勳章,並以此為自己一生的最大動力。看見今天的「國民黨員」,其實很難看清這種信仰,往往會一笑置之,但其實那些年,如果沒有人真正相信那一套,又何嘗可以建立了一定格局呢。

▶️ 杜月笙(二):「青幫」其實是管治階層的一部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MGTiVKPAIs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