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張明煒向企業賣掉台中農民電台之後,有了營運經驗,輾轉在友好建議下,再辦了另一家電台「民天廣播電台」,地點依然是台中。這家電台也辦得很成功,然後當時科技進一步發展,台灣社會開始要籌辦電視台,擁有電台經驗的人,紛紛興起進軍電視界的雄心。

不過從前輩的回憶可見,當時社會也有一種討論,就是擔心電視會徹底取代電台,令不少電台中人嘗試抵抗這大潮流。然而最終顯示,電視、電台屬於社會兩個不同功能,特別是在台灣,地下電台扮演的政治宣傳角色,一直比電視台更凌厲,直到網絡時代出現前,電視、電台一直都在大眾媒體當中平分秋色。

台灣出現的第一家電視台是「台灣電視公司」,第二家就是和張明煒有關的那家:1967年成立、1969年啟播的「中國電視公司」。它幾乎和香港的無線電視公司同步面世,那也是全世界電視台入屋改造社會的大時代。

中國電視公司由政府背景的中央廣播公司牽頭,再結合28家民營電台代表、與及其他民間人士出資組成,張明煒的民天是其中一家民營參與者。因為他的資歷、當時的高齡,就被推選為中國電視公司的民間代表,更成為了公司的第一任「監察人」,也持有中國電視公司的若干股份。當時電視廣播剛出現,任何新出現的電視台節目幾乎都大紅特紅,令張明煒持有的公司股票水漲船高,家人就生活得越來越好。雖然有九位子女,但要支持到外國留學,還是綽綽有餘。

外人看似風光,但在張明煒的個人回憶中,卻多次顯示他內心充滿掙扎,乃至很希望擺脫電台、電視台的束綁。千頭萬緒,還是因為電台、電視台的員工基本上視之為一盤生意,每一刻都考慮業績、廣告、分紅,辦公室政治都是圍繞利益產生,這和張明煒的政治背景、喜歡辦傳統黨媒「文以載道」的訓練背道而馳,每次出現公司人事糾紛,都會覺得身心俱疲。

客觀而言,張明煒在台灣的大成功,不可能與他在國民黨、中宣部的資歷無關,畢竟一般人自然不可能得到戒嚴時期經營媒體的牌照。但與此同時,那百多萬1949年後逃到台灣的外省人當中,幾乎人人都是黨員和家屬,也各有功勞,能否活出第二人生,總不能整天想當年,能否回應日新月異的新時代,就要看個人的努力和際遇。

▶️ 張大春:「作為一個小人物,我甚麼都做不了」(上,中文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goXDIOgfOE&t=430s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