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談及外婆二叔私生女的母親,在1949年來到香港,本來是一位才女,但在香港一度只能靠睇相為生,聽起來,自然令人欷歔。這位才女在民國時代的中國大陸認識張明煒時,介紹人是比他更高級的報壇前輩,理應有一定背景;邏輯上,就算她到香港時身無分文,但身為仍在,要找門路進入香港的右派報館,也不應該太困難。究竟有沒有其他內情,今天自然不得而知。

不過話說回來,1949年後來到香港的臥虎藏龍太多,生計確是一個問題。很多民國時代的達官貴人、軍閥文膽之類,到了香港都沒有了謀生技能,唯一能夠變錢的,就是自己的前塵往事。於是造就了美國資助的「第三勢力」,不少人都靠賣文為生,寫回憶錄更是一大財源,我們談過好幾次的《春秋》雜誌就是這樣應運而生。桂系的廣西省政府主席黃旭初、曾經和毛澤東爭奪中共控制權的張國燾等,都是這樣在香港養活下來。

另一個渠道是直接繞過這些中介,為「外國勢力」或本地金主服務,例如張愛玲在香港期間,就是為美國新聞處工作,後來更乾脆移民美國。

這位才女擺檔睇相(香港供擺檔睇相的九成是廟街),究竟是否真正懂得這門學問,還是純粹觀察人情世故,我們今天自然同樣不知道。但昔日中國文化家庭普遍三教九流都懂一些,家傳一些簡單的風水玄學,是為常態;經歷了大時代的變遷,自然更會養成觀人於微的求生本能。所以風水在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大盛,還出了不少大師,一切都有因有果,和大逃港潮密不可分。

記得曾經訪問過「廟街歌王」尹光,他「淪落」廟街正是最好的例子。出身南越大富之家的尹光從小到大都不用工作,反而可以深造粵曲技巧,直到南越淪陷前夕偷渡來到香港,由大少爺變成身無分文,只能靠唱粵曲為生。但當時香港已經不流行粵曲,於是他又唯有改良粵曲為「諧趣歌曲」,變得非常平民化,結果殺出一條血路,大紅特紅,成為香港草根文化的殿堂級人物。

這正是廟街文化與香港文化的生命力所在:莫問出處,本來是貴族也好、丐幫也好,經過香港這個大熔爐的fusion,都會出現第二生命。

所以廟街還有一個被忽視的元素:「廟街國際關係」。既然淪落廟街的不少都可能是1949年前的民國顯貴,又或類似尹光一類因為種種原因避難香港的異鄉人,在最接地氣的同時,其實也接了「草根國際化」的仙氣。張明煒私生女的母親在這樣的環境擺檔,女兒相信多少也有了江湖閱歷,才能夠嫁入商人家族而不失禮。要理解昔日的真香港精神,正是四面八方都不能或缺,那是全方位的一道奇景。

▶️ 楊天命(上):「黃色風水師」的個人犧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1RcWEFsunY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