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在中東游離期間,對當地的Uber生態多了切身了解,深感這個「去中介化」App,絕對是協助中東各國「世界公民」壯大的偉大發明。

以沙特阿拉伯為例,遇到的傳統的士司機不少毫不懂英語,這也不要緊,但不少連路線也不懂,還要求乘客帶路,就顯得相當可笑。與此同時,他們卻又不懂使用Google Map,如此多重障礙,根本不可能和國際乘客溝通。

Uber司機則完全相反,一般相對年輕,略懂英語,自然也懂得使用資訊科技產品,遊客實在沒有不使用Uber的理由。

在世界各地,傳統的士業務都被連鎖集團壟斷,不少老司機對遊客都有種種陋習,古今中外皆然。但在沙特這類特別封閉的國度,司機對遊客的額外收費就更難監管。像我遇上的沙特司機,繞路迷路不特止,還因此大幅提高收費,而且根本不願使用咪錶,只是隨口叫價。

這類習性,在Uber的世界,卻基本可以杜絕;當然也有Uber司機故意兜路,但路線圖畢竟是共享資訊,乘客發現了,也可輕易跟進。對傳統的士司機,人生路不熟,投訴的交易成本甚高,不像在Uber給予負評,只是舉手之勞,而且能繞過的士公會自己人查自己人的官僚主義,瞬間公告天下,對當事人能構成實質影響。

在沙特鄰國巴林,的士本來是政府嚴格監管的行業,入場費甚高。Uber出現後,同一路線的收費可以便宜至的士的二份一、甚至三份一,可見的士公司的牟利是何等誇張。

Uber收費比的士便宜並非必然,在巴林、沙特如是,但在阿聯酋則相反。這些國情各有前因,主要涉及國內既得利益的博弈。有趣的是,每次在巴林召喚Uber,來的都是傳統的士,原來巴林的士司機大多都同時兼營Uber,駕駛著自己的的士,卻以Uber App開拓客源。當他們到達酒店一類目的地,遇到其他乘客上車,就立刻變回的士,按咪錶收取三倍價錢。

這樣的操作,當局不可能不知道,背後內情如何,則尚待考究。

Uber以外,中東更流行的Uber式共享交通App是Careem,2012年成立在阿聯酋,公司總部設在杜拜,創辦人都是國際顧問公司McKinsey前職員。初期目標是為大企業提供專車,然後逐步平民化,業務已擴展到中東12國100個城市,成為Uber在區內的最大競爭對手,最終在2020年以31億美元賣給Uber,成為其子公司。Careem的中東背景,令它更容易理順區內文化禁忌,例如怎樣聘請女性司機、怎樣處理社區關係,都是Careem比Uber更在地的優勢所在。例如月前在科威特,出入全都是靠Careem,當地人普遍富裕,如果不是自駕,也習慣Careem代步。

以往的壟斷性行業今天紛紛被打破,已經不能逆轉,但的士的案例,還是相當獨特。其他壟斷即使被打破,也起碼能和新競爭者提供同一服務,但傳統的士司機相比Uber,在壟斷保護下,質素反而差得多。以往專業的士強調比Uber安全,但實情往往相反,太多「專業司機」懂得濫用不透明資訊,積習難返,乘客反而對一切透明的Uber更有信心。

有了Uber,到世界各地出差、生活的門檻都大為降低。假如是十年前,一個流落沙特阿拉伯而不懂阿拉伯語的人,幾乎不可能生存,現在問題則迎刃而解。依然以Uber為「違法」的地方,就像活在遠古時代,令人嘆息。

▶️ 無人機科研公司 XDynamics CEO Benny:取代Uber空中送外賣・定位追蹤每一人:無人機必然成為日常生活一部份(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R1776xmeeU

*改編自沈旭暉曾發表於《信報財經新聞》文章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