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外婆二叔張明煒除了心痛恩師劉蘆隱教授被黨內鬥爭清洗,他的家書也記述了自己有一次幾乎退黨的嚴重不滿。

這件事情,和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民普選有關。

根據中華民國《建國大綱》,理論上,國民黨一黨專政只是暫時性的(這和中共強調自己的執政角色萬年不變不同),只是要協助「軍政-> 訓政-> 憲政」三部曲的必要過程,並非要千秋萬世。到了二戰之後,在內外壓力之下,蔣介石宣佈中國已經足夠條件可以實行全民普選了,於是在1948年舉行國民大會代表選舉,並修改《中華民國憲法》。

理論上,這是一人一票的全民直選,令中華民國成為當時全球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

當然,理論和實際非常不同。一來,當時國共內戰已經爆發,中國共產黨、走中間路線的「民盟」都拒絕參加國大代表選舉,令候選人認受性大降。二來,各地戰後根本未有能力進行科學性的全民人口普查,選民名冊自然充滿水份。三來,國民黨有嚴格的「提名委員會」,凡是在地方得到初步提名的人,都要得到黨中央正式推薦,而且一定不能自由參選,否則開除出黨。問題是黨最終提名的人,卻往往因為各種政治原因,與最初的名單大有出入。

張明煒的不滿,正是出在第三類問題。

當時的選舉除了有全國地方直選,也有類似「功能組別」的專業團體選舉,新聞工作者也有代表十多人,入面又分為幾個區的代表。張明煒當時是國民黨黨報《華北日報》社長、兼中宣部平津特派員,理論上,在這個「新聞工作者(北)」選區,就是他的官最大,認為這一席國大代表理應是囊中物。當時其他新聞界仝人,都紛紛說他眾望所歸,沒有人和他競爭。於是他展開了選舉活動,覺得這只是盡黨員責任。

想不到這時候,國民黨另一份黨報天津《民國日報》的社長卜青茂,暗中也有意競逐這個席位,卻當面欺騙了張明煒。卜青茂並非新聞工作者出身,而是搞地下工作起家,戰後才進入新聞界,年齡比張明煒小十歲,職級也比張明煒低(他是張明煒領導的中宣部平津特派員辦公廳的天津專員)。卜青茂當時告訴張明煒,一定會全力支持他競選,自己則會改到家鄉參加地方直選;但轉個頭來,他卻跑到首都南京活動,最終在國民黨的提名委員會「成功爭取」以自己取代張明煒的候選人位置。

張明煒對此非常不滿,主要是他的競選活動已經展開,而論資排輩、論功行賞,卜青茂都不屬於同一檔次,認為對方是靠投靠某黨內派系(不知道是「CC系」還是「政學會」),才得以利益交換。他的家書記載,當時國民黨元老、司法院長居正為他在提名委員會抱不平,而居正是政學會的老對手,兩者是否有關(卜青茂是否投靠了政學會),則不得而知(順帶一提,居正的最大政敵就是政學會的外交部長王世杰,王世杰後來卻是張明煒的兒女親家)。

總之,最後張明煒只能遵從黨的決議退選,更要在自己的《華北日報》的頭版等公開啟示,說「遵照中央提名讓賢」,非常尷尬。

經此一役,他在家書透露自己對國民黨「不講道理」、「不講信義」深深失望,本來已經打算退黨;而類似的經歷,似乎也在當時社會賢達當中頗有醞釀。不過最後,自然出現了其他黨內大老「曉以大義」挽留,又搬出《國父遺訓》什麼的,最終退黨計劃,就不了了之。

順帶一提,這次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次全國直選,之後由於不能再選,這批國大代表來到台灣後,就成為「萬年國代」,到了風燭殘年依然要投票投下去,成為台灣民主化的一大批判對象。至於卜青茂則在1949年後到了香港,1956年在香港病逝,他遺下的國大代表資格,就直接由選舉時就定下來的替補名單替補了事。

▶️ 陳文成基金會董事長楊黃美幸大使:台灣轉型正義還未完成(下,中文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2OUWYh20RQ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