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外婆二叔張明煒在大江大海戲劇性的1949年,經歷了戲劇性的人生。他的女兒忠琳姨婆當時雖然只有小學六年級,但對那一刻的往事,依然歷歷在目。

張明煒當時的職務是國民黨中宣部「平津特派員」,「特派員」就是一把手。其實這類職位的出現並不正常,完全是因為八年抗戰之後,國民政府一下子未能在全國恢復最官僚的有效管治,華北地區在日本人手中多年,又有中共和軍閥勢力盤踞,不同部門都只能派出方面大員。他們一方面權力很大,但另一方面支援卻不是很多,總要用自己的方式,領悟中央精神(當時首都是南京),然後做應做的事。

於是這位負責華北地區總宣傳的官員,主持五省三市所有媒體的接收工作,包括幾十家媒體、幾千名員工、幾萬萬資產,不可謂不重要。而他的直接上司除了是國民黨中宣部部長,更重要的是負責整個華北地區的軍政大員:「華北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傅作義將軍。

傅作義是山西軍閥閻錫山的晉系出身,中原大戰之後,逐漸形成自己的勢力,抗戰期間開始獨當一面,成為與閻錫山平起平坐的一鎮諸侯。戰後蔣介石委任他處理華北軍務,一大工作就是與中共搶日本人留下的地盤。但最終在內外夾攻下,坐擁幾十萬軍隊的傅作義卻選擇向中共軍隊開城投降,結束了「平津戰役」。入面起了關鍵作用的是他的女兒傅冬菊,當時已經秘密加入中共,不斷勸父親投降。

張明煒也是負責接收華北,不過他負責接收的是報業,各種各樣日治時代的報紙、雜誌、通訊社,與及令國民黨黨報重新在華北發行,包括他兼任社長的《華北日報》。另外他還發行了日語報紙,專門供日本戰俘閱讀。

從前談過,《華北日報》擁有當時最先進的印刷機,可以最大量印刷每日報紙(每小時印十萬份),這對當時的輿論戰非常重要。到了傅作義投降前夕,張明煒下令將這些機器全部毀掉,以免直接落入中共手中。結果中共入城後,《人民日報》取代了《華北日報》,負責接管的是已經投共的前《大公報》編輯范長江,但因為沒有了大印刷機,令中共要大量引發自己的「大外宣」刊物延遲了很久。可見在關鍵時刻,每一個決定,都可能有微妙影響。

在北平的最後階段,和全國一樣,在國民政府發行金圓券下,經歷了瘋狂通貨膨脹。忠琳姨婆記得父親那時候有特殊政策,體諒員工,居然是每天支薪,因為要是等到月底,同等幣值可能已經成為廢紙。中宣部員工拿到法幣後,會立刻兌換成民國初年袁世凱時期鑄造的「袁大頭」銀元,因為起碼能夠保值。而袁世凱從稱帝失敗、到他的銀元被中共取締,足足壟斷了中國貨幣幾十年,也是另一大諷刺。

在這段風雨飄搖期的北平,忠琳姨婆印象中是民意越來越傾向共產黨,但她父親告知很多都是中共的陰謀操作。例如當時有一段沸沸揚揚的美軍在北平強暴北大女生新聞,引起公憤,但國民黨中宣部的分析指那是中共地下黨員裝成性工作者勾引美軍,然後故意製造輿論核彈。究竟真相如何,今天已經不得而知。

最後,張明煒留守到最後一刻,在傅作義投降之前十多日,中宣部點召他緊急南渡,之前囑咐部下守住崗位。然後他的全家在傅作義投降前兩日,緊急逃到上海。張明煒的回憶記載,曾多次向傅作義請示部份運走報業資產,但傅作義嚴令不能運走戰時物資,最後階段又拒絕接見聽任何建言,大概令張明煒對其投降意向心中有數。為甚麼他一家可以及時逃離,大概總得到一些暗示,起碼傅作義沒有阻撓;其實傅作義究竟有多堅定要投降,至今都是一大謎團。但那些走不到的國民黨黨報職員,下場就很坎坷,例如《華北日報》總主筆孫幾伊就不甘受辱自殺。

▶️ 桂系「四巨頭」黃紹竑,為何以國共和談代表之身投共?(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3dEipDaTXw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