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本來沒有打算長期尋找家庭故事,不過這樣寫了兩年,卻逐漸勾起了自己的好奇心,於是做了不少訪談。

以下要談的是台灣忠琳姨婆的故事。

之前這裏曾簡單介紹過,忠琳姨婆是我外婆的堂妹,和外婆一樣,喜歡唱歌跳舞。而外婆上一代的幾兄弟、幾家人本來同居大宅,直到八年抗戰,各散東西,輾轉分別立足在中港台美,正是典型大江大海大時代。

拜訪忠琳姨婆的台灣大宅,就像走進歷史。這地方今天屬於台北黃金地段,但幾十年前,卻是郊野地方,附近只有樹林供散步,就像昔日中研院也是位於荒山野嶺的南港,今天卻已經和市中心高度相連。

她丈夫王紀五來自民國大家族,父親是曾任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外交部長、教育部長、總統府秘書長的王世杰,至今在台灣都有不少門生故舊。

王家買了土地,蓋自己的房子,由於王世杰字雪艇,大宅就以「雪」命名,訪客如果是老朋友,一看門牌就知道,這都是非常民國時代的古風。

後來土地發展,這裏擴建,王世杰兒子王紀五和忠琳姨婆一家住到頂樓的復式,樓下則有其他住客入住。雖然事隔多年,但從他們家中室內每一幅都大有來歷的字畫,還是可以想像當時的氣派。外婆後來在兩岸三通後到過台灣,曾造訪過這座大宅,說來已經差不多四十年前。

忠琳姨婆今年已經86歲,身體還是非常健康,思緒還是非常清晰,甚至還會自駕外出;這在交通燈只有「參考作用」的台灣鬧市,尤其不容易。她回憶起往事,特別是她父親、家翁經歷的歷史大事,一切依稀彷如昨日,但談到當刻時事,同樣緊貼。如果年紀大時有這種精靈,多長壽也不要緊。

王世杰著作等身,有日記傳世,厚厚的結集,年前由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他也曾任中研院院長),成為研究近代外交史的必讀,對此我事前有做功課略讀。意外的是,從忠琳姨婆家中,她還給我看過她父親(也是那個時代一位文化界名人)沒有發表過的自傳手稿,以及他出版過、但早已絕版關於在台工作的回憶。現在還有多少人會手寫自己的一生?日後如果有時間慢慢考據,相信會找到不少有趣故事。

以下這幾篇,會一起走進她的時空。

▶️ 香港史學會柴宇瀚博士:(一)「第三勢力」運動組織篇:香港脫離文化沙漠,全靠美國資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NWLopsSw8k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