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葉中嫻和她的第二任法籍丈夫在馬來西亞邂逅,他習慣了四海為家,某程度上因為他那位當兵的父親,曾長期在法國被視為「叛徒」。但說是「叛徒」,卻又被法國群眾普遍看成是「愛國的叛徒」,這涉及法國近代史上一宗戲劇性政變。

說到「政變」,很多人以為只會發生在第三世界。其實法國作為歐洲大國,二戰後就出現過兩次軍人政變,兩次都和戴高樂將軍有關。

第一次發生在1958年,當時法國政體是二戰後的「第四共和」,政府經常出現政黨輪替,非常弱勢,對外則有幾十萬法國軍人捲入阿爾及利亞戰爭,幾乎耗盡國庫。

對法國而言,位於法國地中海對岸的阿爾及利亞並非普通殖民地,法理上已經是法國本部的一部份,大量法國人移居到阿爾及利亞已經過百年,首都阿爾及爾有「小巴黎」之稱。法國殖民政策和英國不同,通常採取直接管治、強制同化,於是不少阿爾及利亞穆斯林、非裔人都以法國人自居,也支持法國留在阿爾及利亞,反對爭取獨立的同胞。

到了1958年,留守阿爾及利亞的法國將軍覺得文人政府貪污腐敗,不可能領導國家打贏這場仗,忍無可忍下,聯同大批高級將軍發動政變,推翻「第四共和」。他們並沒有像第三世界政變軍人那樣搞軍事獨裁,而是邀請二戰的民族英雄戴高樂將軍出山領導國家。戴高樂本來已經退休,究竟他對政變是否知情一直是一個歷史懸案,總之他復出後立刻舉行全民公投,通過新憲法,建立「第五共和」(也就是現在法國的政體),大幅度提高總統權力。而他再通過直選,當選第五共和的第一任法國總統。

支持戴高樂復出的法國將軍們,滿以為戴高樂會像二戰那樣,帶領他們再打一場勝仗。想不到戴高樂持完全相反的意見,明白到難以久守阿爾及利亞,上台後就在部署撤軍,也就是讓阿爾及利亞獨立。戴高樂最聰明的就是讓一切關鍵議題都通過公投解決(這也是「第五共和」的特色至今),結果大概70%的法國人、與及阿爾及利亞人,都贊成讓阿爾及利亞民族自決。儘管這次公投也頗有爭議,民間傳出的投票率遠低於官方版本,但在非常時期,也難以深究。

阿爾及利亞的法國將軍們視戴高樂的行為是「大出賣」,於是在公投後,居然再策動了一場軍事政變,要推翻戴高樂政權、讓阿爾及利亞留在法國,時為1961年。策劃政變主要有四大將軍,他們都已退役,包括前法國駐阿爾及利亞軍隊的兩任總司令、參謀部長等,都是屬於最高的位階。政變得到不少上層軍人支持,一度佔據了阿爾及利亞首都要塞,但卻得不到基層士兵響應。由於戴高樂本身就是戰爭英雄,對軍人有號召力,他在電台發表全國講話後迅速控制局勢,幾位老將軍都投降,另外還有些軍人不服氣,自組阿爾及利亞民兵,逐漸變成恐怖份子。

葉中嫻法籍丈夫的父親正是駐守在阿爾及利亞的法國軍隊,參與的正是1961年的這場政變,也隨同其他將軍被捕,被控「叛國」。不過法國民間普遍同情這些將軍的愛國心,不少人都呼籲特赦他們,最終他們也得到特赦、恢復所有軍隊榮譽。然而對這些政變軍人的家人而言,始終有揮之不去的陰影,例如覺得或許不應再碰政治,或要暫時避開種種可能出現的異樣目光等等。

然而世事冥冥中就像一個輪迴,就算要避開香港,還是會進入另一個因為政治原因,才會出現在自己面前的異國家庭,也可見政治從來不是人可以主觀去逃避。

▶️ 哲學博士陳成斌:「義軍」 Vs 「叛軍」:怎樣的「自衛」才是符合道德的?(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Bx22O2T_K0

圖片來源:wikimedia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