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葉中嫻在香港電視圈工作了幾年之後,有了積蓄,終於可以自己供自己讀大學。她選擇的不是香港的大學,而是堅持到日本學藝術。她一生頗為漂泊,曾在多個國家長住,這種走出 comfort zone 的本能,大概也是葉靈鳳的遺傳之一。

她希望到日本讀書,大概主要是出於當時香港人仰視日本文化的氛圍。在七十年代,「亞洲四小龍」的出口導向經濟體興起,但首先崛起的亞洲大龍卻是日本。自從1964年的東京奧運之後,日本正式宣佈走出二戰陰影,再次崛起。當時中國一窮二白,整個亞洲都是百廢待興,日本以強橫的經濟實力再次征服亞太,而且這次憑藉的是軟實力,亞洲各國人民都對日本貨物、電器、電影、音樂趨之若鶩。

當時在香港銅鑼灣、尖沙嘴,最大型的百貨公司都是日本百貨,家中以擁有日本電器為時尚。至於香港娛樂界,更是以進軍日本為衝出香港的「打爆機」目標,這就像今天肥媽要以登陸中國大陸市場為名成利就指標的心態一樣。畢竟當時在香港要更上一層樓,選擇並不多,兩岸政權都是封閉獨裁,打入歐美則不設實際,所以日本就成為香港演藝界的終極目標。

而當時香港和日本之間,是存在某種旋轉門的。日本藝人不時來香港登台,日本商人在香港夜店是一大風景,日本紅白歌唱大賞會在香港電視台直播,彷彿香港不是英國殖民地,而是日本的「文化殖民地」。汪明荃會自費到日本進修藝術,羅文到日本轉型成為「香港澤田研二」開創中性形象先河,梅艷芳與近藤真彥拍拖,兩岸三地的陳美齡、鄧麗君、翁倩玉先後登陸「紅白」,青春片《烈火青春》會以日本赤軍大屠殺收場。正是在這種氣氛下,已經進入電視圈的葉中嫻要到日本讀書,就顯得可以理解。

葉家本來一直不支持她到日本讀書,但米已成炊後,葉靈鳳夫人才逐步告知她一家和日本的神秘關係,這也是令葉中嫻腦洞大開的另一個轉捩點。之前提過,葉靈鳳夫人要找後來成為文部大臣的日本政要小川平二,作為葉中嫻的在日監護人,葉中嫻雖然另行找了娛樂界的人,但到了日本,就開始每個星期和小川相處,登堂入室進入國會和小川家中。她感覺小川和母親應該有親戚關係,二人一直保持書信往來,母親在她留學期間曾兩次到過日本探望她、和參加畢業典禮,而葉夫人和小川家人般互動,也以流利日語交流。

葉中嫻笑言看見不少日本學校的職員、老師對她前倨後恭,相信都是小川平二打點過的關係,而她在校內以香港學生身份被選為代表,相信也是這層原因。她學的是藝術,偏好各種前衛作品,似乎將父親這一面發展得淋漓盡致,後來對父親的藏書票情有獨鍾,收藏很多父親的藝術品,這種興趣和品味,也是兄弟姊妹當中唯一一人。

▶️ 香港人以日本為精神故鄉的年代:《梅艷芳》電影反映的「港日共同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nLXQM0wiRE

圖片來源:envato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