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自從法國總統馬克龍訪問中國後失言,引起歐盟內部大量中歐、東歐國家嚴重不滿,有關法國、德國能否長期主導歐盟,就出現新一波討論。其實歐盟內部「東升西降」的討論並非新鮮事,我們可以參考歐洲智庫馬滕斯歐洲研究中心(Wilfried Martens Centre for European Studies)高級研究員德瑞 (Eoin Drea) 在《Foreign Policy》發表的文章,從歐盟各國在俄烏戰爭的矛盾,去前瞻未來的張力。

德瑞先從歐盟的內部權力結構談起,指出幾十年來,西歐一直奉行以德法兩國為核心的經濟驅動模式,作為歐盟預算的淨貢獻者。兩國每年向中歐、東歐國家提供數百億歐元的資金,「買斷」他們的政治立場。此舉主要有利於西歐國家在東歐拓展市場、建立供應鏈,以及為製造商提供廉價勞動人口的供應,卻不利於地緣戰略上的互助。

近年西歐國家越來越傾向將它們的社會和政治價值觀 (包括氣候、移民等政策),推向波蘭、匈牙利等中歐和東歐成員國,希望將這些價值觀與歐盟的資金聯繫起來,結果卻弄巧反拙。例如德國在歐盟推動的綠色協議,卻可能對捷克等國的經濟帶來毁滅性打擊;同時間,西歐國家經常對東歐關於俄羅斯的警告冷嘲熱諷,反映雙方的期望出現嚴重落差。

德瑞認為,自從俄烏戰事爆發,德國、法國和意大利只想盡快與俄羅斯恢復正常的商業關係,不單拖延對烏克蘭提供武器,更對烏克蘭能否嬴得戰爭進行「長期對沖」,這必然損害東西歐各國之間的關係。例如拉脫維亞副總理帕布里克斯譴責法國總統馬克龍向俄羅斯示好,並脫離政治現實;愛沙尼亞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米克爾森亦批評德法兩國變相為俄羅斯的下一次侵略鋪路。

基於這些演變,德瑞分析歐洲權力東移的可能發展,我們可以綜合為9點:

1. 俄羅斯的入侵,加深了東西歐成員國之間對優先事項的不同立場。這場戰爭證明,西歐國家忽視的「硬實力」勝過一切,而這是東歐國家更重視的自衛之道。

2. 東歐各國很難忍受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表歐盟獨立於美國的「戰略自主權」言論。

3. 德國和法國拖延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一方面削弱了歐盟在安全和防務方面的信譽,另一方面更難換取東歐國家對另一些歐盟政策的支持。

4. 如果中歐、東歐、波羅的海和北歐成員國,不能透過德法兩國塑造歐盟對俄羅斯的政策,他們只能在別處尋求安全,例如北約、英國和美國。

5. 以波蘭為首的中歐、東歐國家,普遍支持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對未來歐盟的願景,即作為「強大、平等和自由國家的聯盟」,並非只顧歐亞整合而忽略安全威脅。

6. 歐盟本來因對波蘭民主規範的擔憂,而拒絶對其提供經濟援助,最近亦改變主意,向波蘭提供 360 億歐元的復甦援助,反映歐盟迫切需要在烏克蘭戰爭中保持一致性。

7. 這種政治權力轉移產生的影響遠不止安全和國防政策,還削弱歐盟在其他政策領域實現目標的能力。例如在歐盟範圍內,對企業利潤徵收最低稅的政策,就受到波蘭和匈牙利的反對。

8. 如果德法兩國繼續專注於結束戰爭,不惜讓烏克​​蘭付出任何代價,只會迫使更多東歐國家效仿匈牙利的做法,故意阻止歐盟的關鍵決定,導致歐盟反覆陷入決策混亂。

9. 波羅的海國家明確將俄羅斯的侵略視為生存威脅,呼籲歐盟其他國家忍耐能源價格上漲之苦,專注幫助烏克蘭擊敗俄羅斯,並警告西歐不要因為戰爭疲勞和經濟考量,而迫使烏克蘭作出領土讓步。

假如美國能夠乘機扶持東歐、中歐國家取代德法在歐盟的領導權,讓歐盟內部真正出現「東升西降」,這可能是烏克蘭戰爭的又一地緣政治影響。但假如歐盟內部的撕裂越趨嚴重,戰爭越是延長,就越可能促成歐盟分裂,這自然也是俄羅斯的如意算盤之一。

▶️ 北約不容戰略自主:台海戰爭爆發,法國真的可以置身事外嗎?(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8l8Q1VRW6M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