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Patreon importer is back online! Tell your friends ✅

Content

在新聞版面,「以色列」出現時,通常聯繫到中東局勢、以巴衝突。其實作為模範小國的以色列還有眾多被忽略的成就,例如近年突飛猛進的創新科技。

目前以色列高科技產業佔了 GDP 的12.5%,高科技產品出口佔國家工業出口一半,GDP 4.3%用於 R&D,比例居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之首,是 OECD 平均水平近兩倍。投資者無論有沒有見過Steve Jobs,都以投資以色列創新科技為投資未來。

猶太文化對財富、卓越的追求,和強烈個人主義精神,自然是孕育企業家、尤其是高科技創業者的溫床,但以色列高度發達的 IT 產業,還與政府政策息息相關。

早在1973年,以色列產業貿易部就下設「首席科學家辦公室」(OCS),專門制定產業政策,促進企業研發。1990年代,OCS推出首批6個「技術孵化器項目」,為從事高科技創業的新興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包括集資、硬件設置、運營管理等。現在「技術孵化器」已經擴大至24個,「孵化」出來的項目,政府都負擔85%預算,每年投入達3500萬美元。

在集資方面,1993年以色列產業貿易部首席科學家Yigal Erlich創辦的風險投資公司Yozma,扮演了重要「白手套」角色。Yozma成立初衷,是在以色列開拓針對高科技初創企業的市場,初期針對電訊、IT 、生命科學三個行業,希望刺激民間資本,並吸引外國投資者。隨後 Yozma 進行了多輪融資,數十家科技產業在其扶植下發展上市。

以色列發達的軍事工業,也是發展創新科技的特有優勢。由於以色列軍方一直對高科技戰爭走得很前,精研信息安全、電訊戰、網絡戰等技術,也招募了為數眾多的年輕人參與高科技研發。他們離開軍工行業後,不少成立自己的創新科技公司,優勢無出其右。加上蘇聯解體時,大批猶太技術移民湧入以色列,大多具有極高技術天分,但缺乏商業經驗和運營資本,以色列政府就順勢推出各項政策,令這批人才盡展所長。

然後在2006年,以色列產業貿易部設立「NewTech」項目,針對以色列水產業相關技術研發推廣,運行模式與 OCS 的「技術孵化器」類似,提供一個多方協作平台,加強科創企業、本地院校、風投公司、跨國公司之間的信息流通,為科創企業籌集資金,開拓全球市場。

這些發展並非純粹商業獲得,更已直接影響國際關係。近年美國科技巨頭 Google、Apple、Intel 等爭相投資入股收購以色列的高科技企業,將其納入自己的R&D 網絡。另一方面,以色列也是「對衝外交」高手,雖然是美國鐵桿盟友,但和前蘇聯、今日中國,關係都不俗。中國投資者如光大集團、平安保險等亦設專門基金,投資以色列高科技企業,聯想、奇虎360等也以巨資入股以色列風投公司。對中國而言,以色列創科產業是尚待開發的處女地,「一帶一路」途經中東,以色列也是最佳夥伴:中國擁有資本,但缺乏高端技術;以色列坐擁技術人才,缺少資本和海外市場,正好互補,何況還能淡化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正是一箭多雕。

其實無論有沒有「一帶一路」,真正有視野的華人投資者早就鎖定以色列,包括香港的李嘉誠。早在 2011年,李嘉誠旗下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s)就展開了與以色列科創公司的接觸,隨後逐步增加對以色列 IT 公司的投資,目前據報道參與了25家以色列公司的投資,其中如眾包導航應用研發公司Waze 就被 Google以10億美元收購,這才是快人一步。

▶️ 以色列鐵娘子梅爾夫人紀錄片推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pCCDHYeiOg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