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葉中敏的父親、作家葉靈鳳一生的最大爭議,並非和魯迅的筆戰,而是在日治時代,有沒有正式當上「漢奸」。

這個話題,近年有頗多前輩研究,這裏就不詳談。例如資深傳媒人、《老總書房》鄭明仁的碩士論文,就是研究日治香港《華僑日報》等文人的複雜取態,當中就有頗長篇幅考據葉靈鳳的「漢奸」問題,並出版了著作。簡單而已,日本侵華後,葉靈鳳從上海逃到廣州、香港,但香港後來還是淪陷,葉靈鳳因為名聲在外,一輪折騰後,被日本人「邀請」負責日治香港雜誌《新東亞》、《大同》等的「大外宣」。

另一位資深傳媒人潘惠蓮女士對香港近代史的研究非常有熱情,她出版《尋找美人魚楊秀瓊》一書時,意外發現當年葉靈鳳為日本人工作期間,原來也有與重慶方面通訊,證明他與重慶當局也有定期聯繫,認為足以為葉靈鳳的「漢奸」污名平反。

談及這些是是非非,葉中敏私下談得坦白:當時日本人用槍強迫為他們寫文,一個文人,可以怎樣?

而且在不少文人眼中,「投日」和「軟抵抗」,經常都是同步出現。鄭明仁的研究,就發現葉靈鳳也好、當時「投日」的其他《華僑日報》編輯也好,經常都有文章嘗試曲線反日,內裏「明就明」,充滿弦外之音。這樣操作,同樣需要勇氣和技巧,大概到了《港區國安法》後的香港人,才重新容易明白。

至於「投日」同時保留與重慶國民政府、或港英政權的聯繫,也很難簡單視為「買兩邊」,因為這樣做的風險,其實很大。

香港重光後,葉靈鳳留在香港,加入華僑胡文虎創辦的右派親國民黨大本營《星島日報》,「漢奸」之嫌似乎被一筆勾銷。至於日治時代和日本走得最近的《華僑日報》社長岑維休,卻被國民政府列為「香港漢奸21人」名單之首,被要求引渡回國內,但獲得港英政府力保,因為他有不少人證、物證,證明曾為淪陷區的港英高層提供了協助。

在那種大時代,從來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也從來是舊香港的特色。是是非非一輪,葉靈鳳最澎拜的年輕創作歲月過去了,人留了在香港,人脈卻越來越豐富,也成了下一代的寶貴家庭資產。

▶️ 陶傑:左翼南來文人・說好香港故事(二)外交部之夢:為何舊《大公報》昔日能吸納「十大才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wdxf5DvYOw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