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我家父母習慣聘請華裔家傭,朝十晚六,而不喜歡有外籍女傭過夜。所以我的小時候,其中最親近的人,就包括每一任的家傭姐姐。

注意:是「家傭」,不是女傭,因為確實是一家人那樣生活。

現在回看,很懷念舊香港的人情味。以往人與人之間的樞紐,不會單純以利益計算;當然,也不可能沒有利益串連。但由於港英政府採取小政府政策,很依靠民間以不同方式,維持社會的有效運作和結連。

昔日不少家傭來自中國大陸,也是1949年來到香港那一批,所以好些其實也有一定學識。她們散落中產家庭中生活、工作,很能固化香港家庭價值,同時抵抗中共式瓦解一切信任的集體主義。

印象中,幼稚園時有一位老玉姐,屬於中山來的自梭女;有一位鴻姐,會和我一起看卡通片;有一位十姐,最為粗獷;有一位鳳姐,煮菜最拿手,八九六四後移民夏威夷。

然後,鳳姐介紹她的姊妹瓊姐來,到了我升讀大學才離開,橫跨我童年的幾個階段。這種感情就特別深。我留學後回港,每次都有約出來飲茶探望。

我在香港工作後,某天,忽然她的丈夫致電我家。當時我已經搬出去,父母覺得很奇怪。然後我回電時,原來瓊姐已病逝,他打來大概是要見我最後一面。

喪禮的花圈,我寫的是「一生掛念」。

喪禮後,約了瓊姐的丈夫和孫子一聚。他丈夫告知,瓊姐講述關於我的若干往事,但其中有些,明顯是她幻想出來的,例如說我載她飆車,她說很開心,但不要太快,老人家受不了。

我沒有說破,因為都已經不重要。

最後一次見她丈夫和孫子,在我的婚禮。上次和她孫子message,得知祖父年前也離世。

說來慚愧,一直想在離開香港前,拜一拜她。

▶️ 陶傑:左翼南來文人・說好香港故事(一)民國左中右精英文人如何聚首香港?如何維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IV6GKM2Ui0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