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母親有一點語言天份。除了在英文版工作,學過簡單日文,又因為有不同鄉下的親戚,而掌握了不同中國方言。

他在「陪都」重慶出生,然後一歲就隨同外婆來到香港,從此一生人都在香港生活,既沒有出國留學讀書,也沒有在大陸長住的經驗,所以廣東話是絕對的母語。她在教會學校長大,並沒有普通話課,她說她的普通話,完全是在《大公報》的環境學來的。

1949年前,中國各地都是以自己的方言溝通,和當時的思想狀態一樣百花齊放;放在今日的習近平政權眼中,自然都是「分離主義」、「地方主義」的「獨立運動」行為,要予以打壓。而在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也是各種中國方言並存,社會並非獨尊廣東話。

轉捩點是「六七暴動」,之後港英才培養本土主義,以廣東話為兩文三語的規範,加上出現了以廣東話為主的電視、電台廣播,廣東話才逐漸獨大。其實在這之前,不少香港新移民之間和在家中,都是以上海話、福建話、潮州話、客家話溝通,不少老師授課也是以自己的方言。大家不妨在網絡尋找牟宗三大師的授課,他的方言,幾乎保證大家聽不明白。

外公是浙江嘉興人,浙江有自己的方言,相對不難懂。外婆在上海長大,會說上海話,母親也懂一點,相對就難學很多。後來不少大陸親戚都在重慶定居,她們說的是四川話;到了改革開放之後,姨婆、舅公相繼來到香港,姨婆很快學會廣東話,但依然以四川話為母語。於是,母親又學會了這種腔調。後來有一次我和她到重慶「尋根」,她基本上就是以四川話溝通。

姨婆是其中一位和我長大的長輩,所以我對她的四川腔廣東話感到很親切。長大之後,從紀錄片中發現,鄧小平正是這樣說話的,那種四川口音的普通話非常...... 奇怪,基本上,intonation 的聲調幾乎和普通話剛好相反。鄧小平當最高領袖之時,需要翻譯傳達最高意旨,絕非誇張。

不要看輕語言的力量。母親和那些大陸親戚其實很少見面,但一出動四川話,就會如魚得水,立刻成為自己人。這就像在台灣,假如懂台語溝通,才會真正被接納為自己人。可惜在今日的control freak「大一統膠」領導下,所有地方文化都被毀滅,包括各地方言在內,這不只是香港的浩劫、中國的浩劫,也是人類文明的浩劫。

▶️「台灣寶塚」藝霞歌舞劇團洪愈香:懷念與青山、姚蘇蓉一起到香港登台的好日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Q3j9Obl4mI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