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大師導讀🇺🇸】美國情報學者芬奇:如何回應人工智能對收集情報的挑戰?(下) (Patreon)
Content
美國情報專家芬奇兩年前撰文,警告人工智能徹底改變國際情報界的規則,認為因應這些科技發展,趨生了在情報事務各個層面的變化,包括組織、培訓、技術、作戰概念和反情報等範疇,都已經不是昔日的情報人員所能駕馭。
有見及此,芬奇為美國情報機關提供了以下四點建議,今天看來,更加適用:
1. 隨著人工智能系統不單可以收集及分析情報,更可以根據所洞察到的處境,作出應變,甚至成為對手的反收集情報目標,美國情報機關必須對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技術作出重大投資,以及開始改變營運概念。芬奇直指地理空間情報和網絡信號情報等國安範疇,最需要迅速增強其人工智能能力。
2. 目前美國國家情報機關一共分為18個組織,當中很多組織都會各自收集和分析相類似的情報。當局需要重新評估這些分工是否仍有意義,還是把情報收集及分析、特別是地理空間情報和網絡信號情報作為共享情報,以為不同組織提供服務,增加效率。(相應對手例如中國,則一切中央化處理)
3. 對於一些全新的領域,例如監視製造智能設備和系統 (如無人機) 的設計師、開發人員、供應鏈、甚至背後的風險投資者,已經是和國家安全直接相關的要人,但政府對他們的重視明顯不足。美國可能需要新的組織來研究他們,或擴大現有的經濟和技術情報局,去補充對這些重要領域人員的調查。
4. 對於國際社會的潛在對手在人工智能和自主系統的開發,美國亦需要對其加以阻礙,減慢他們掌握智能驅動情報的能力,例如為對手的智能學習系統注入擾亂數據,以及建立反情報形式的新防禦系統。
芬奇呼籲,美國政府不要步二戰前美國海軍的後塵。當時美國海軍拒絕使用航空母艦取代戰列艦,錯失配備先進空中力量的時機,導致日本對珍珠港發動毀滅性襲擊,之後才急起直追。他強調情報界雖然現時主要由人類間諜管理,但必須認清以人工智能來驅動情報事務的必要性,使情報機關打破文化壁壘,投資於技術和培訓,全面引入人工智能和自動化驅動的情報能力。
最後,還有一點很值得留意:芬奇認為人類依然以「創造力、同理心、理解力和戰略思維」優越於人工智能,但這是兩年前的結論。隨著ChatGPT及其他生成式AI的出現,芬奇兩年前的預測不單正在發生,甚至可能已成過去,新時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 廖詩颺博士:「三師」的末日:人工智能首先取代醫生、律師、會計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jxaAj-oAv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