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母親的精神狀態,一向比較緊張,有點paranoid。退休後,情況更明顯,需要很多人為工序,才能放鬆。我一直覺得這和她的家庭、工作環境很有關係,但她不會承認。

不過這類心理問題,城市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基本上無可逃避,也無可治癒。而且也不會完全是家庭、工作影響,畢竟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也一定有獨特的心理元素。

母親很希望當一個好人,很希望別人感受到她的關懷。但這從來都是主觀的。問題是她有很強的同情心,卻不太懂得同理心的操作,始終難以「換位思維」,代入其他人的角度,去判斷應該怎樣去關心和被關心,怎樣去愛和被愛,才能被接收。

五叔舉的例子很能舉一反三:母親送禮,一定會送自己喜歡的東西給別人,認為這是表達自己關心的最好形式,但卻很少思考別人其實真正喜歡甚麼。

這種同情心 (sympathy) Vs 同理心 (empathy) 的矛盾,放在家人身上,自然就會產生典型傳統中式家庭的倫理問題:一方覺得自己很偉大,做了很多,而得不到應有回報;另一方覺得對方不明白自己,卻經常以「我為你好」、「一家人」一類大題目進行情感勒索,久而久之,就會累鬥累。

說的是家庭,其實整個華人社會的倫理關係,又何嘗不是這樣。

她退休後,生活圈子自然比從前小,同理心自然更難培養。很多時候,她都會對自己是否受尊重非常敏感,一句說話、一個用字,就會令她傷心、難過、憤怒一個星期,然後,她發洩時說的話會令人非常難受。

假如來自我,還算了,如果是來自其他人,例如媳婦,或寄居在我家中的朋友,那種負能量,足以令同一屋簷下的所有人窒息,產生不得不外出逃避、呼吸新鮮空氣的生理需要。

然而只要這一面不被刺激起來,她就是很單純、很和善、很仁慈的老人家。

到了這個年紀,年輕改變不了的性格,自然更不可能老時才改變。母親覺得我們遷就她太少,太太就覺得以社會廣義標準而言,已經遷就得太多。這類「標準」又從來不能用數目字量化,只能得過且過,水清則無魚。

▶️ 沈夫人家庭訪問:這一年,適應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Nhesxtceyk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