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醫生薪優糧準、專業地位崇高,原因之一是他們擁有「普通人」不懂得及不能合法使用的專業技術。換言之,經過長時間培訓成才的醫護專業人員,擁有「寡頭」的壟斷地位,外間難以動搖。然而隨着「AI醫生」進駐醫療市場,「人類醫生」卻可能從此靠邊站,甚至被大規模取代。假如這是未來社會的趨勢,帶來的衝擊,就絕對不能低估。

AI在醫療上可擔當甚麼工作?

《數位時代》指出,AI的應用範圍,包括整理及分析數據以協助醫療決策、改善流程和病人體驗、減輕醫護行政工作、提升服務質素及管理效率等。英國雪菲爾大學 (University of Sheffield)研究員認為,AI有助減少研發新藥的成本和時間、預測藥效和服用後的反應,以及相關副作用等。換句話說,AI的角色本來多為輔助性質,起碼不會直接取代醫生。

正帶隊研究以AI拍攝及分析醫療圖像的倫敦帝國學院教授Daniel Rueckert也認為,醫療檢查始終要靠人手進行。但他同時一再強調,在越來越多範疇,AI或更勝經驗豐富的醫生:「醫生經驗再豐富,都不會見過所有類型的癌症,但AI的演算法可在數以十萬計的資料中,找到罕見病例。」早前香港出現控告醫療失誤的醫生「誤殺」,源自他們疏忽病人的其他病歷;對AI 而言,這樣的錯誤就幾乎不可能。

AI的發展如何,跟它的經濟價值有莫大關係。據《科技新報》報導,台灣首間醫療人工智慧公司長佳智能,已取得6張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與10張TFDA(衛福部食藥署)的核准函,主攻腦神經、心血管、癌症三大急重症市場,客戶來自香港、中國、台灣、美國、法國、新加坡等 40 多家醫療機構和企業,堪稱「大茶飯」。

當「醫療」成為跨越國際市場的大生意,AI的發展,自然前途無可限量。世界權威市場評估機構 Grand View Research 於2021年預計,全球醫療保健AI 市場規模,自 2022 年至2028 年,複合年增長率為 41.8%;2028 年市場規模更達 1202 億美元,增長近 20 倍。

本身是醫生的專欄作家Sai Balasubramanian,在美國著名商業雜誌《福布斯》發表文章,指出雖然做手術仍需依靠人手,但假如利之所在,全面自動化,也不過是「時間問題」;只要繼續有大手投資研究如何把AI機械人變成「全自動化」,醫生何時會被取代,實在難說。例如高端手術機械人公司Vicarious Surgical,便有微軟主席蓋茨和投資者Vinod Khosla作背後金主,投資額以10億美元計,出現下一波技術突破,相信指日可待。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當AI 醫療跨過了技術門檻,開始大規模取代醫生,剩下的或許只有從事精密手術的有限醫療專才,一般醫生卻紛紛失業。那時候,一個人類歷史上必不可少的專業忽然消失,人類生命進一步依賴人工智能,這除了影響經濟模式,也會令人改變生活習慣,不再有街症、家庭醫生的存在,機械已經足以令自己大部份情況不藥而癒。這對自身生命何所本、何所源,自然有更多惶惑和反思:人還是人嗎?

▶️ ChatGPT 帶來的人工智能革命:律師、會計師、金融分析員、高級公務員全部被取締之後,人類如何自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KlPqk1yeeQ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