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小時候收了的利是,回家自然都會拆開,然後記帳。所以誰的利是大封,印象非常深刻。記得經典賀歲片《富貴逼人》有一段口訣,哪個袋子裝著哪個價碼的利是,據說當年舊香港不少人真的如此。

一般家庭,要是給予港幣一百元一封的已經非常慷慨,通常都是親戚。

就算是老闆級的人物,也不一定會很大封,特別是團拜時候。不過要是這類人的利是只有二十元,通常只有兩個可能性:極端精打細算,或其實外強中乾。

另外有一類,其實財政狀況很差,但因為好勝,才派一百元利是,但派了之後又會不斷「溫馨提示」。新年,從來充滿人情百態。

後來有一些同輩朋友結婚後,生了三、四個孩子,新年拜年時可謂形同打劫。也有一些會很識趣,將要派的利是自動加倍,以免朋友血本無歸。

當然,接受者有時會交換資訊。要是知道同一個長輩,給了甲$100、乙$10,那會帶來嚴重的人際關係危機。

至於類似一百美元利是的,通常都是特殊情況,例如很久沒見、首次見面之類。後來到了成年,要孝敬第一次見的遠房長老,利是封內的價碼,又要倍增再倍增。

印象最深的,卻是小時候真的收過硬幣利是,一個港幣五元硬幣,來自在到別人家中拜年時一個三唔識七的路人甲。家人覺得很不吉利,想起殯儀館的吉儀,說了句大吉利是。

反而五元之下,一個紅包內甚麼錢也沒有,只有一張吉利說話的,反而更有誠意,當然那要看是誰送。記得小學時有次到老師家中拜年,她笑說大家都不是做生意,不需要意頭,所以利是就事祝福大家健康,然後拆開,果然只有滿滿的「祝福」。

至於童年的所有利是,父母確是童叟無欺地為我存放在銀行;至於我們的女兒,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同文》總編YC、林百川:《同文》國際新聞頻道獨立宣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u2MkMCVTFU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