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港區國安法》通過後,大量港人移民,究竟騰空的位置誰來填補?再廣義的問題:如果所有舊香港人不分黃藍,其實都不被信任,究竟誰可信?

其實在過去十年,香港的「新精英」階層早就在洗牌,而最有競爭力的新移民,從不是每日那百多位以家庭團聚為名來港的單程證申請人,而是中國大陸在港的留學生。

他們畢業後,有一段時間可以留港找工作,而在「新香港」,這段時限相信會延長,而他們要拿香港身分證的速度,相信也會加速。

重點是:這一條隊不像每日單程證那樣有上限,而是無窮盡的。中國留學生就讀香港政府資助的大學本科學額有數目限制,但自資的不在此限。「自資」包括私立大學,更包括所有大學的自資碩士課程。

自資碩士課程本來是不少大學起死回生的財源:一些學系本來快要關門,全靠這一著充塞小金庫。但慢慢下來,由於這條隊沒有上限,而且多快好省,中國大陸學生只要full-time讀一個一年碩士課程,很快就可以變身「新香港人」,成了一個大漏洞。

當中國大陸畢業生壟斷這些課程,很快就會反客為主,例如要求以普通話、而不是英文授課,課程內容自然也要符合國情(早在《港區國安法》前已經如此),令本地學生變成少數,而且比例持續惡化中。以中文大學為例,近年畢業禮中,碩士畢業生的隊已經變成最多數,盡在不言中。

中國大陸學生畢業後,社會發展就屬於自動波:建立舊生網絡,競逐舊生會,增強人脈,同時在中資機構找到工作,又或從事保險,其實是協助中國大陸權貴客戶「走錢」。慢慢下來,整個社會不知不覺間已經換血,而外界還看不見。

現在中國學生要到世界各地留學,比從前更難。一方面是中國政府有了戒心,另一方面是各國政府雖然要中國學費、但也有了戒心,再加上疫情後遺症、脱鉤的趨勢,更多中國學生退而求其次,改為到香港「升學」,當漂白中轉站。

在可見將來,香港的校園以普通話為working language,指日可待。當然,廣東話不會完全消失,但就像漫步暨南大學、或澳門理工校園那樣。

《十年》的預言,現在回看,已經太mild。現實世界的無情,遠超想像。

▶️ 政治漫畫家黃照達教授:首次披露被逼離港導火線:我的國際學術論文被浸大高層主動報國安警舉報(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R7MMzE04rs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