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雖然曾長住英國,也一直希望參觀水晶宮博物館,但因為這個博物館一個星期只有星期日營業,而且營業時間只有4小時,實在太難安排。這次專門預好時間過去,終於能夠入內。

水晶宮的故事,第一次詳聽是在大學一年級的英國近代史課,老師Linda Colley 是我遇過其中一位教得最精采的教授。那是1851年第一屆世界博覽會的展場,當時大英帝國國力如日中天,世博同時也是帝國博覽,場館以當時最先進的拆裝技術建造,使用全玻璃外型,因而被稱為「水晶宮」。

由於建築物太壯觀、世博太成功,英國人在世博後捨不得拆毀,逐漸變成常設展覽宮殿,供各種各樣大型展覽進駐,外邊花園也變成一大地標,有各式雕像、埃及獅身人面像等,甚至還有全球第一批巨型恐龍模型。這地標曾是每週煙花的地點,又有馬戲團表現,總之非常繁華。

可惜這座曾經象徵大英帝國輝煌的宮殿,在1936年被一場大火夷平,邱吉爾當時慨嘆:這是真正一個時代的終結。

今天的水晶宮花園遺址,只有幾件甩皮甩骨的仿埃及獅身人面像 (Sphinx),和幾件殘缺不全的雕像,因為大火後,所有雕像都被拍賣掉。不過水晶宮的外型,依然在英超球隊「水晶宮」的會徽保留下來。博物館的展版雖然頗為原始,但總算完整介紹了整個水晶宮的故事,也有一些實物。這宮殿縮影了英國由盛而衰的百年歷史,很多細節都值得詳細研究。

此行最大驚喜是在水晶宮博物館的接待處,當值者居然是一位香港義工。他說去年移民此地,希望多接觸本地人、了解本地歷史,於是就來當義工。這是很值得鼓勵的共融,海外港人可以多嘗試,時間不用太長,往往物超所值。

▶️ 政治漫畫家黃照達教授:下半生在英國只做一件事:重建真香港人身份認同(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0Z3AppI2Y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