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中共皇朝先帝駕崩,南方小城「新香港」自從「二次回歸」後首度經歷這種「大事」,上下一片手足無措,各大政府部門、大專院校、傳播媒體全都以黑白色 logo 悼念,教育署也訓示全港學生必須在12月6日集體默哀。然而和市民自發排隊數小時悼念英女王相比,中聯辦前,只有疏疏落落的馮檢基等嘍囉,貽笑大方事小,有失國威事大,假如悼念日當日未能彰顯全港人民萬眾一心愛國,隨時違反國安法。香港各界、特別是政府中人為求自保,此刻必須學習北韓人民在最高領袖金日成、金正日逝世時,全民哭聲大賽的變態畫面,照做一次,方能保平安。

那具體應該如何顯示「哀傷」,才夠忠誠?這一門高深學問,可以參考北韓人民教導我們的十一大心得:

1. 在公眾場合,哀悼時自然必須大聲哭,而且必須配合肢體動作,才能彰顯偉大領袖令自己人生改變的能力,這種神力是abnormal的,所以哭的過程是否有「失控」表現,往往是被評估是否足夠愛國、家庭成份是否良好的指標。建議動作包括嚎啕大哭之時喚醒動物本能、敲打自己胸部,對遺照三跪九叩等,總之活學活用宮廷劇,就不會錯。

2. 假如純粹是哭,又容易被人告發是「忽然哀傷」,因此為求逼真,也需要道具。北韓人民悼念領袖時,不少會拿出家中珍藏的領袖遺照,而且必須是陳舊那些,以示自己一貫愛國。而糧票、政府嘉許狀、任何可以彰顯自己愛國的物件,都可以拿出來「陪哭」。引用領袖名言,自我鞭策,也是北韓常見習慣。放在香港,可以高呼江主席金句「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由當時被罵的女記者帶頭大哭大叫「I'm simple~~」、「I'm naive」,當能顯示誠意。

3. 由於不同政府部門、單位、學校、公司都會集體嚎哭,哪個單位最忠誠,只能從哭聲分出高下。單位主管能否製造最震撼的聲浪,反映了整個單位的愛國成份,也反映了主管的領導能力,因此這是嚴肅的組織任務。通常做法是要現場把追悼會錄影下來,警告與會者哭聲不夠就會「違反國安法」。有了這種壓力,一來哭聲可以倍增,二來有證據往上級呈交,三來偷偷以錄音哭聲作背景音樂,也不容易為人覺察。

4. 然而儀式之中,往往又有「默哀」環節,因此人民要學會哭得收放自如,默哀時低泣,默哀前後則呼天搶地,而默哀期間也應該有其他戲份,劇本交代是強忍眼淚,但還是一串串的留下來,因為忍得太辛苦,通常會全身顫抖,乃至昏厥,方能顯示抑壓澎湃情感的張力,這是由外到內再到外的演技,應該在家充份排練,才能外出實踐,否則容易穿崩。

5. 至於呼天搶地的劇情,為求製造視角效果,應該有5%左右的民眾哭昏,被送進醫院急救,假如沒有人「出事」,負責人就會出事。因此,通常有經驗的組織者,會安排一些急救人員在場「戒備」,其實是提醒參加者要交人出來激動倒地,製造混亂場面,才能得到上級注視。

延伸視頻:龔小夏博士:江澤民容忍香港的有限度自由,為了甚麼?(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9wB-Zj08WU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